作者:刘文筠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胃肠肛肠外科  发布时间:2025-07-04
407

夏日的水果摊总是色彩缤纷,冰镇西瓜、水蜜桃、荔枝让人垂涎欲滴。而在一些超市和进口水果店,反季节销售的柿子也凭借独特的甜蜜口感吸引不少尝鲜者。不过,在享受这份美味时,千万要警惕一个潜藏的健康隐患——胃柿石。尤其在高温、饮食不规律的夏天,胃柿石更容易“找上门”。

一、柿子的“甜蜜诱惑”与暗藏危机

柿子是大自然馈赠的营养宝库,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含量约是苹果的10倍,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大量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对保护视力、维持皮肤黏膜健康有重要作用;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维持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此外,柿子还含有钾、镁等矿物质,以及类黄酮、酚类化合物等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延缓衰老。

但柿子的“甜蜜”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危险分子”——鞣酸(单宁)。在未成熟的柿子以及柿子皮中,鞣酸含量尤为突出。鞣酸是一种具有收敛性的物质,当它在胃内遇到胃酸后,会迅速与食物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同时,柿子中还含有大量的果胶和纤维素,鞣酸蛋白会与这些物质相互混合、凝聚,在胃的蠕动作用下逐渐聚集成团,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团块不断增大、变硬,最终形成胃结石。就像在胃里筑起了一座“石头城堡”,给胃肠带来极大的负担。

二、胃结石:悄无声息的健康“杀手”

胃结石形成后,初期症状往往较为隐匿,容易被忽视。患者可能仅感到上腹部胀满不适、隐隐作痛,伴有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的表现,这些症状与普通的胃肠不适极为相似,很多人会误以为是吃多了或受凉引起,自行服用一些助消化的药物,从而延误病情。

随着胃结石的不断增大,它会对胃黏膜产生持续的刺激和压迫。胃黏膜在结石的摩擦下,会出现损伤、糜烂,进而发展为胃溃疡。此时,患者的胃痛症状会明显加重,疼痛多为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尤其在进食后更为明显,还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严重症状。如果结石堵塞幽门,造成幽门梗阻,食物无法顺利进入小肠,患者会频繁呕吐,呕吐物多为宿食,伴有酸臭味,严重影响进食和营养吸收,导致身体日益消瘦、虚弱。更为严重的是,长期存在的胃结石可能会穿透胃壁,引发胃穿孔,导致胃内容物进入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这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并发症,若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

三、哪些人更容易中招

并非所有人吃柿子都会形成胃结石,但以下人群需要格外注意。首先,空腹状态下大量食用柿子的人风险较高。因为空腹时胃酸分泌旺盛,此时鞣酸更容易与胃酸结合形成结石。其次,胃肠功能较弱、蠕动缓慢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患者,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增加了结石形成的机会。此外,同时食用柿子与高蛋白食物,如螃蟹、牛奶等,也容易诱发胃结石。因为鞣酸与蛋白质的结合反应会在这种情况下加剧。

四、如何避免“胃里的石头”

想要享受柿子的美味,又不想被胃结石困扰,掌握正确的食用方法是关键。首先,要选择成熟的柿子。成熟后的柿子鞣酸含量大幅降低,口感也更加甜美。避免食用未成熟的柿子以及柿子皮,因为鞣酸主要集中在这些部位。其次,切忌空腹吃柿子,最好在饭后1 - 2小时食用,此时胃酸被食物稀释,鞣酸与胃酸结合的几率降低。再者,控制食用量也很重要,每次食用柿子不宜超过200克,避免短时间内摄入过多鞣酸。此外,食用柿子时应尽量避免与高蛋白食物同时食用,两者之间最好间隔2 - 3小时。

如果不小心食用了柿子后,出现了上腹部不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通过胃镜检查、腹部超声等手段明确诊断。对于较小的胃结石,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使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降低胃内酸度,使结石溶解;对于较大的结石,则可能需要借助胃镜下碎石术,将结石破碎后取出。

疗。

柿子的美味令人难以抗拒,但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健康才是享受美食的前提。了解胃结石的形成原理和预防方法,科学合理地食用柿子,才能在品味这份甜蜜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肠胃健康。愿大家都能吃得开心,吃出健康,与“胃里的石头”永远绝缘。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