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严涛  单位:西充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5
415

“大夫,我手术后第三天了怎么还不能下床啊?隔壁床位的某某两天就能吃饭了,我怎么连喝水都不行啊?”类似这样的疑问每天在泌尿外科的病房里上演。许多患者误认为手术成功就能康复,不知道术后的处理才是术后康复的重中之重,而“快速康复”(ERAS)这个新理念正悄悄地替代传统的“治疗”模式——通过手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管理全过程让患者快速康复。那么,从手术台上到康复出院,有哪些“加速秘诀”呢?

术前准备:康复从躺上病床前就开始了

1、术前不用饿肚子,吃对才是关键!

过去我们要求术前12小时禁食,但实际上这样反而不利于恢复,最新指南推荐:术前1天可进半流质,术前6小时可吃白粥一碗,术前2小时可喝一杯糖水,这样有利于术后更好地控制血糖,促进伤口愈合。对于前列腺、膀胱等大手术病人,可以提前两天到一周开始服用蛋白粉。一项临床研究表明:在大手术前摄取充分营养的病人,术后感染率降低了一半。

2、心理准备比吃药还重要

通过穿戴VR设备体验带尿管走路的场景、通过手机App模拟术后咳嗽练习等,这些都不是游戏。根据一项研究,进行“心理预演”的患者,其术后疼痛减轻近40%。另外,可以将手术同意书当作与医生合作商定的康复计划,如每日3次起床活动,按要求时间进行呼吸训练。患者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加速康复过程。

手术当天:微创+精准麻醉

1、伤口越小,恢复越快

“钥匙孔”手术已成主流,如前列腺肥大以前要开几十厘米长的口子,如今就可以用激光从尿道进入进行手术。术中出血显著减少,切口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而且还省去了几天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对肾脏手术而言,使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可使肾缺血时间不超过15分钟,患者的肾功能几乎不受影响,有患者感叹道:“要不是有伤口,我真的觉得没进行任何手术!”

2、麻醉科的“黑科技”

打一针可缓解疼痛,效果长达24小时。这是利用B超引导,由麻醉医生将镇痛剂直接注射到患者的腹部神经处。经历腹腔镜手术者说:“我以为我会痛苦得不能安眠,但其实我只是感到微微不适。”术中手术室保持25°C,静脉输液用37°C的液体,连消毒液都是温的。不应小看术中低体温的危害,体温过低的患者术后感染风险是体温正常者的两倍。

术后护理:抓住四大黄金恢复期

1、多模式止痛方案

综合利用口服药物、外用贴剂及神经阻滞,目前已有90%以上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在3分以下(即10个等级中最轻微的疼痛感),达到了“略感不适,但不干扰睡眠”的程度。

2、中医穴位刺激

针刺止痛法是将电极片贴于足三里处,以微弱电流刺激,促使身体自然释放出止痛物质;事实证明,采用这种方法的患者,其止痛药用量也降低了1/3。

3、术后第一天:早吃早动早恢复

4小时就能喝水!打破了“术后6小时不进水”的老规矩。医生介绍,少量喝水有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防止肠梗阻。建议每小时喝50ml温水,就可叫醒沉睡的胃。术后24小时内必须下床,护士会协助您拿着输液瓶及镇痛仪,并指导您安全地缓步走。研究指出:术后24小时内活动的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可降低50%。遵守“3-2-1”活动原则:每天起身坐3次、站2次以及行走100步以上。

4、泌尿系统功能维护

针对泌尿外科术后患者,制定膀胱功能训练计划,通过定时夹闭导尿管、进行自主排尿感知训练等方式来恢复膀胱功能。指导患者每日饮水2000-2500ml,增加尿量冲洗尿路。同时密切监测尿液情况,及时处理血尿、排尿困难等异常。

避开三大恢复误区

1、疯狂进补反伤身

一日五顿高蛋白饮食的做法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或造成肾脏损伤。医生建议:对于肾功能正常的人来说,他们的日常蛋白质摄入量标准应该是身体(公斤数)×1.2克。

2、卧床≠休养

持续平躺3天,肺活量就会下降15%。每小时翻身一次,每天至少2小时坐起来。

3、强忍疼痛充好汉

长期剧烈的疼痛可引起血压升高、心律不齐。应及时将疼痛情况报告给医护人员,以便调整镇痛策略,这才是最好的方法。

从术前准备直到居家护理,处处都需要医生和病人密切配合,要知道现在的医学不再是医生动刀,患者躺平的时代,患者才是康复过程的主人公,医生反而成了专业的教练,采用科学的快速康复模式,不仅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还能够让患者很快地回归到正常生活之中,这正是现代医疗追求的理想状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