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言董  单位:莒南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8
389

生活中,许多人将长期头晕、头痛归咎于疲劳、压力或颈椎病,却不知这些症状可能是脑膜瘤发出的危险信号。脑膜瘤作为常见的颅内肿瘤,生长缓慢且症状隐匿,常常被误诊或忽视,直到肿瘤增大压迫脑组织才被发现。

什么是脑膜瘤?它为何如此“狡猾”

1.脑膜瘤的真相

脑膜瘤起源于脑膜(覆盖大脑和脊髓的保护膜),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之一,约占所有脑肿瘤的30%。它通常是良性的,生长缓慢,但由于颅腔空间有限,即使肿瘤体积不大,也可能压迫重要脑区,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2.脑膜瘤的“伪装术”

脑膜瘤的狡猾之处在于:

生长缓慢:许多患者数年甚至数十年无明显症状。

症状不典型: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头痛、头晕,易被误认为偏头痛、高血压或颈椎病。

位置隐匿:若肿瘤位于非功能区(如额叶、颞叶),可能长期不被发现;而位于功能区(如运动区、语言区)时,症状才较明显。

这些症状可能是脑膜瘤的“警报”

脑膜瘤的症状取决于肿瘤大小、位置和生长速度,常见表现包括:

1.头痛—最常见的早期信号

特点:多为持续性钝痛,晨起时加重,咳嗽或低头时疼痛加剧。

易被误诊:常被当作“紧张性头痛”或“偏头痛”治疗,但普通止痛药效果不佳。

2.头晕与平衡障碍

若肿瘤压迫小脑或脑干,可能导致行走不稳、眩晕,类似“耳石症”或“梅尼埃病”。

部分患者会出现突发性晕厥,易被误认为低血糖或心律失常。

3.视力问题

肿瘤压迫视神经或视觉通路时,可能出现:

视野缺损(如一侧看不见)

视物模糊

复视(看东西重影)

4.癫痫发作

约20%-50%的脑膜瘤患者会经历突发抽搐、意识丧失,易被误诊为“原发性癫痫”。

5.性格或认知改变

若肿瘤位于额叶(控制情绪和决策的脑区),患者可能出现:

记忆力下降

情绪波动大(易怒或抑郁)

判断力减退

这类症状常被误认为“老年痴呆”或“抑郁症”。

如何揪出“潜伏”的脑膜瘤

1.影像学检查是关键

头颅CT:可初步发现较大肿瘤,但对小肿瘤敏感性较低。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脑膜瘤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

增强MRI:通过注射造影剂,可更准确判断肿瘤血供及侵袭性。

2.哪些人群需要筛查

长期不明原因头痛,且普通治疗无效者

突发癫痫,尤其是成年后首次发作

进行性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

性格或认知功能明显改变

有肿瘤家族史(少数脑膜瘤与遗传相关)

脑膜瘤如何治疗?一定要开刀吗?

1.观察等待——适用于小型无症状肿瘤

若肿瘤<3cm且无神经功能损害,可每6-12个月复查MRI,监测生长情况。

2.手术治疗——主要治疗方式

开颅肿瘤切除术:目标是全切肿瘤,若完全切除,多数良性脑膜瘤可治愈。

神经导航与术中MRI:提高手术精准度,减少脑组织损伤。

3.放射治疗——适用于高风险位置或术后残留

伽马刀:适用于<3cm的肿瘤,通过精准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

质子治疗:对周围正常脑组织损伤更小。

4.药物治疗——仍在探索中

目前尚无特效药,但某些抗激素药物(如生长抑素类似物)可能对部分肿瘤有效。

预防与早期发现,我们能做什么

虽然脑膜瘤无法完全预防,但以下措施有助于早发现、早干预:

1.重视不明原因头痛:若头痛持续>1个月,且逐渐加重,应尽早就医。

2.关注视力变化:突然视野缺损或视力下降,需排查颅内病变。

3.警惕成年后首次癫痫发作:不一定是“原发性癫痫”,可能是肿瘤信号。

4.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可考虑将头颅MRI纳入体检项目,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者。

脑膜瘤虽多为良性,但若不及时干预,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当出现长期头痛、头晕、视力下降或性格改变时,切莫简单归咎于“亚健康”,而应尽早进行专业检查。现代神经外科的进步已使脑膜瘤治疗更加精准、安全,早期发现是关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