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韦伯元  单位:苍溪县元坝镇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9-05
89

在医学领域,中医和西医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中医源远流长,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调整人体自身的平衡与恢复;西医则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追求精准与高效。当这两种医学体系携手合作,针对内科常见病的治疗往往能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

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中医把人体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疾病的发生不仅仅是某个局部的病变,更是整体阴阳失调的结果。比如,一个人长期熬夜、情绪焦虑,可能会出现失眠、头晕、食欲不振等症状,中医会从肝、心、脾等多个脏腑的功能失调来综合判断。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通过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信息,将疾病归纳为不同的证型,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肝郁气滞证、脾胃虚弱证等,然后根据证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西医的病理生理学与精准治疗:西医依据病理生理学知识,对疾病的发病机制有深入的研究。以高血压为例,西医明确其与血管收缩功能异常、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等多种因素相关。基于这些认识,西医研发出多种降压药物,如利尿剂通过促进钠水排泄减轻心脏负荷来降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中西医结合的互补融合:中西医结合并非简单地将中药和西药叠加使用,而是两种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的有机融合。在疾病的诊断上,西医先进的检查手段,如 CT、MRI、血液生化检查等,可以明确疾病的部位、性质和严重程度,为中医的辨证提供客观依据;中医的辨证结果又能从整体角度补充西医对疾病认识的不足,为治疗提供更全面的思路。在治疗方面,西医的快速起效和中医的整体调理优势互补。

中西医结合在内科常见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呼吸系统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例,西医在急性发作期主要采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迅速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气道炎症。在稳定期,通过长期家庭氧疗、肺康复训练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则认为 COPD 多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在稳定期采用扶正固本的方法,如使用玉屏风散、金匮肾气丸等中药,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发作次数。同时,中医的艾灸、穴位贴敷等外治疗法,如在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选取肺俞、膏肓、膻中等穴位,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起到温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提高肺功能。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西医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和症状,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铋剂和抗生素联合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缓解胃痛、胃胀等症状。中医将慢性胃炎归为 “胃脘痛”“痞满” 范畴,根据不同证型进行治疗。若患者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脾胃虚弱证,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胃;若出现胃脘胀满、疼痛连胁、嗳气频作等肝气犯胃证,以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和胃。

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西医通过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以及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慢性并发症。中医将糖尿病称为 “消渴”,认为其发病与阴虚燥热、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在治疗上,中医注重整体调理,通过中药调节人体脏腑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症状。

结语

中西医结合为内科常见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带来了更显著的疗效。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中,我们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探索创新,让这两种医学体系更好地融合,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无论是中医的整体观念,还是西医的精准治疗,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人们拥有更健康的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