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琨  单位: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小塘镇卫生院 公共卫生科  发布时间:2025-06-03
407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众多并发症中的一个,主要表现为足部的感染、溃烂,悄悄侵蚀病人的健康。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病情逐渐发展,甚至需要截肢。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维护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所引发的足部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足部感觉迟钝和供血不足,对疼痛不敏感,出现伤口后难以愈合。糖尿病足的发生比较隐匿,早期主要表现为足部感觉异常、麻木。随着病情的发展,足部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出现皮肤温度降低的情况,颜色呈苍白或暗紫色,后期出现皮肤的溃疡,并有脓性分泌物渗出,甚至出现足部皮肤的坏死、坏疽。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1.严格控制血糖

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足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积极控制血糖,定期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将血糖控制在较为理想的水平,可以避免疾病对足部神经系统与血液系统的损害,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2.戒烟

烟草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容易导致神经、血管的收缩,导致足部等肢体远端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进而降低了足部感觉神经的功能。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戒烟,减少其对神经、血管的损害。

3.做好足部的皮肤保养

糖尿病患者足部感觉神经迟钝,皮肤屏障功能降低,容易被鞋子磨破。因此,应该选择宽松、透气、合脚、厚底的鞋子,避免穿硬底鞋、高跟鞋、尖头鞋,以免与足部皮肤摩擦而导致破溃的发生。袜子以宽松、白色、棉质为宜,避免影响足部血液流通,并及时发现皮肤变化情况。此外,应该勤换鞋袜,减少细菌、真菌的滋生。

每日用温水洗脚,水温约36℃-37℃,避免烫伤;且洗脚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如果不能感知水温,建议使用温度计或亲友代试水温。洗脚后,应该用柔软的棉质毛巾吸干水分,尤其注意保持脚趾间的干燥。每日检查足部是否有皮肤破损、水肿、外伤、鸡眼、水疱等,以便及时干预。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出现了足部皮肤破损的情况禁止泡脚,避免细菌从破损处入侵身体。

应当保持足部皮肤的清洁干燥,尤其是脚趾间隙,避免细菌、真菌感染。如果足部皮肤干燥,可使用凡士林、温和的润肤露等,以避免皮肤的干裂。如果出现了皮肤皲裂,可均匀涂抹脂油类润滑剂,并适当按摩,促进其吸收。

勤修剪脚趾甲,修剪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过短或过尖,降低皮肤损伤的风险。

禁止赤脚行走;尽量减少电热毯、热水袋的使用,避免烫伤;如果出现了茧子、水疱、鸡眼等,不能自行处理,避免发生感染。

4.适当运动

糖尿病患者可适当散步、打太极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足部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尽量避免翘二郎腿或久坐。

5.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足部检查,了解血管情况、神经功能等,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并给予对应的干预,以免错过最佳干预时间。

糖尿病足应该如何干预

一旦出现了足部皮肤破溃,应该及时就医,彻底清除足部坏死的皮肤组织,并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的范围。部分患者可使用特殊的鞋垫或石膏,以降低溃疡部位的压力;如果创面久治不愈,可使用高压氧疗、生长因子凝胶、负压封闭引流(VSD)、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等前沿技术,加速创面的修复;必要时可进行血管介入手术,重建足部血流,使足部获得足够的血液、氧气供应,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哪些人群需要高度警惕糖尿病足

糖尿病病史10年以上者;血糖波动者;合并高血脂、高血压的患者;长期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手足神经刺痛、麻木等症状者。

糖尿病足的预警信号

足部皮肤颜色发暗、皲裂、干燥;足部畸形、趾甲变形;行走时出现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小型伤口长期不愈合。

总结

糖尿病足号称危害人类健康的“沉默杀手”,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积极预防,早期识别,尽早干预。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