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3肠道病毒71型与临床手足口病的关系是什么,你知道吗?
如果你家孩子突然发烧了?手上、脚上还冒出红疹子?嘴里的口腔溃疡疼得连饭都吃不下……别慌,这可能不是特别严重的疾病,而是我们常说的“手足口病”。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难题”,以及它背后那个叫“肠道病毒71型”(简称EV71)的“罪魁祸首”。
一、手足口病到底是个啥?
简单来说,手足口病就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手、脚、口腔里长疱疹或溃疡,常伴有发烧。听起来吓人,但大多数情况下它就像一场“病毒感冒”,7~10天就能自愈。不过也有例外,有些孩子会突然出现高烧不退、抽搐、意识模糊,甚至危及生命,这时候家长就要特别警惕了。
二、EV71病毒:手足口病的“头号通缉犯”
虽然名字里带“肠道”,其实这种病毒最早是在肠道里发现的。它和其他“兄弟”,如柯萨奇病毒一样,都是手足口病的元凶。在这其中,EV71病毒就像个“特长生”,它不仅能让人长疱疹,还特别擅长“搞事情”——它可能顺着血液跑到大脑、肺部,引发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但是有意思的是,并不是所有手足口病都是EV71病毒惹的祸。每年夏天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并且很多孩子得的都是柯萨奇病毒这类比较温和的病毒感染。但一旦查出是EV71,医生就会格外关注,因为它的危险性更高。
三、为什么EV71这么让人担心?
我们可以在心里想象一下,幼儿园里孩子们共用玩具、喜欢啃手、互相喂饭……这就给了病毒可乘之机。EV71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比如摸了被病毒污染的玩具后吃手,或者通过感染者打喷嚏时的飞沫传染。
更让人揪心的是,很多重症病例发生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他们的免疫系统像刚学会走路的小宝宝,遇到EV71这种“狠角色”就容易吃不消。病毒从口腔进入后,可能悄悄溜进血液,就像“病毒特工”潜入人体内部搞破坏。
四、如何识别危险信号?
当孩子得手足口病时,家长要特别注意这些“危险警报”:
持续高烧超过3天,退烧药效果不好;
精神萎靡,像蔫了的小树苗,不爱动;
频繁呕吐,像被按下重复键;
肢体抖动、脖子发硬,或喊肚子痛;
呼吸急促,像跑了800米还没喘过气。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立刻就医。早发现就像及时灭火,能避免更大的危险。
五、预防才是最好的“盾牌”
无论是什么疾病,预防永远大于治疗。好消息是,我们有办法对付EV71!最厉害的武器就是EV71疫苗。这个疫苗就像给孩子的身体穿上“防护服”,能有效预防由EV71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虽然不能预防所有类型的手足口病,因为还有其他病毒,但对EV71的防护效果非常好。
此外,日常防护也极为重要,家长要给孩子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对家里的玩具、门把手要定期消毒,尽量避免让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大人接触孩子前也要洗手,别小看“大人的手”。
六、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只是需要好好休息和对症处理,便可很快治愈。
退烧:用儿童专用退烧药,多喝水;
缓解口腔溃疡疼痛:可以买专门的“口腔喷雾”,吃饭选择流质食物;
隔离:孩子要在家休息1-2周,直到疱疹结痂;
观察:每天定时摸摸孩子的额头,留意精神状态。
记住,不要盲目用药!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口腔溃疡,就想着用成人用的“消炎药”,这可能会伤到孩子娇嫩的身体。
总之,手足口病就像春天的雨,来了躲不过,但只要准备充分就能平安度过。EV71虽然凶,但我们也有对策,疫苗和科学护理,能够给孩子健康的双重保险。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记得保持冷静,观察孩子的变化,该就医就去就医,该居家就居家。最后送大家一个口诀:“勤洗手、勤消毒,疫苗接种要趁早,疱疹结痂才返校,宝宝健康乐陶陶!”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