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齿是我们咀嚼食物的利器,我想生活中大家也常听到“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这句俗话,不少人真把它当成了真理,觉得牙疼忍忍就过去了。实际上,这种想法大错特错,牙疼很可能是牙髓发出的“求救信号”。今天,咱们就认真聊聊,牙疼可不是小事。
牙齿的“核心守护者”——牙髓
牙髓由神经、血管、淋巴和结缔组织构成,藏在牙齿内部的牙髓腔里,是牙齿的“核心守护者”。牙髓肩负着形成牙本质、给牙齿输送营养的重任,还能敏锐感知冷、热、酸、甜等外界刺激,一旦牙齿受到刺激,牙髓就会迅速把信息传递给大脑,让我们产生相应感觉。
正常情况下,牙髓被坚硬的牙本质和牙釉质层层保护着,处于相对安全的环境中。但要是牙齿出现龋坏、磨损或者外伤,牙髓就可能被细菌、化学物质或者物理因素侵害,进而引发炎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牙髓炎。
牙髓炎——疼痛从这里来
牙髓炎和龋齿关系密切,是口腔常见病。龋齿发展到一定程度,细菌就会趁机侵入牙髓腔,引起牙髓感染和炎症。除此之外,牙齿外伤、牙周病逆行感染、用了不合适的补牙材料受到化学刺激等,也可能导致牙髓炎。
牙髓炎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疼,而且疼得厉害。这种疼具有自发性、阵发性、尖锐性。患者常常莫名其妙地突然牙疼,疼起来一阵一阵的,每次持续几秒到几分钟不等。疼起来还会往同侧的头面部、耳颞部扩散,让人疼得坐立不安。到了晚上,牙髓炎的疼痛还会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
除了疼,牙髓炎还会导致牙齿对冷热刺激特别敏感(吃点凉的、热的就疼得厉害)、牙龈红肿、牙齿松动。牙髓炎得不到及时治疗,炎症会进一步发展,导致牙髓坏死、根尖周炎,严重的还会引起颌骨骨髓炎、间隙感染等全身性疾病。
治疗牙髓炎:千万不要拖
目前,治疗牙髓炎主要有根管治疗术和盖髓术这两种方法。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炎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它是指将根管内的炎症牙髓和坏死物质清理干净,进行适当消毒,再用材料将根管填满,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根尖周病变发生或促进已发生的根尖周病变愈合。根管治疗术一般需要去医院数次才能完成。治疗时,医生会打开患牙的牙髓腔,取出感染的牙髓组织,用根管锉等器械将根管清理干净、塑形、消毒,再用牙胶尖等材料将根管严密填满。
盖髓术能保存活髓,适用于牙髓暴露或者可复性牙髓炎等。它是在接近牙髓的牙本质表面或者已经暴露的牙髓创面上,覆盖能促进牙髓病变恢复的制剂,以保护牙髓,消除病变。
盖髓术分直接盖髓术和间接盖髓术。直接盖髓术适用于意外穿髓、穿髓孔直径小于0.5mm的患牙,是把盖髓剂直接盖在暴露的牙髓创面上。间接盖髓术适用于深龋近髓、外伤冠折近髓等患牙,是把盖髓剂盖在接近牙髓的牙本质表面。
预防牙髓炎,我有妙招
正确刷牙。每天至少刷两次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应少于3分钟。刷牙方法也应正确,例如巴氏刷牙法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把牙刷和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放在牙龈-牙交界区,让刷毛一部分进到龈沟里,一部分铺在龈缘上,尽量伸到邻间隙内,用轻柔的力量,让刷毛在原位作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10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mm,每次刷2-3颗牙。刷完一组牙,再把牙刷移到下一组牙,注意要重叠放置。
用牙线和漱口水。牙线能有效清除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漱口水能杀菌消炎。所以,建议每天用牙线清洁牙缝,饭后用漱口水漱口。
定期洗牙。即使每天认真刷牙,也难免会有牙菌斑和牙结石残留。定期洗牙能彻底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和牙结石,预防牙周病和龋齿。一般建议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
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做口腔检查能及时发现龋齿、牙周病等口腔问题,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建议有条件者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口腔检查。
改掉不良习惯。不要用牙齿咬硬物,如开啤酒瓶盖、咬核桃等。少吃甜食和碳酸饮料,预防龋齿。
牙疼可不是小事,很可能是牙髓在“求救”。我们应该重视牙疼,一旦疼痛就应及时就医。平时也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做口腔检查,预防牙髓炎等口腔疾病。从现在开始,好好爱护牙齿,远离牙髓炎的折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