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群英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6
2683

头颈部肿瘤是一类发生在口腔、咽喉、喉部、鼻腔、鼻咽、甲状腺等部位的肿瘤疾病,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具有解剖结构复杂、邻近重要器官、治疗难度大等特点。放疗和化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尤其在手术难以根治或病灶广泛的患者中尤为关键。但与此同时,放化疗过程也常伴随诸多不适甚至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干扰治疗进程。

放化疗为何对头颈部肿瘤如此关键?

与其他部位的肿瘤相比,头颈部区域解剖精细、功能密集,手术容易影响患者说话、吞咽、面容等基本功能。因此,即便手术可行,也常需辅以放疗或化疗巩固效果。对于某些肿瘤类型,如鼻咽癌、喉癌或口咽癌等,放疗甚至可能成为首选方案,因其可在保留器官功能的同时控制肿瘤。而化疗则通过药物干预抑制肿瘤细胞扩散,常作为放疗的“助攻”,与其同时进行,增强治疗敏感性。

但由于头颈部区域密集分布着唾液腺、食管、喉部神经等重要结构,放化疗不只影响癌细胞,也可能对正常组织产生不可忽视的“副作用”。

治疗效果提升的关键:技术与个体化双管齐下

调强放疗:调强放疗是一种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可根据肿瘤形状和位置调节放射线的强度,实现对病灶的“定向打击”,同时最大程度避开正常器官。特别是在鼻咽癌、舌癌等部位应用效果显著,大幅降低了口干、吞咽困难等后遗症。

影像引导放疗(IGRT):通过每日拍摄影像并实时校正放射区域,IGRT能确保放疗精度达到毫米级,尤其适合头颈部肿瘤这样靠近重要结构的情况,减少误差带来的风险。

化疗方案优化:过去化疗多依赖大剂量的单一药物,副作用显著。现代治疗更注重个体化组合,用药更精准,部分患者可以使用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作为替代或联合手段,副作用相对减轻。

生物标志物辅助:医生可根据肿瘤的基因表达、病毒感染状态(如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来选择更合适的治疗策略,提升疗效,避免盲目用药。

常见并发症不可忽视,但可以被管理

口腔黏膜炎:放疗区域涉及口腔时,容易出现黏膜溃疡、疼痛、进食困难等问题。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漱口、局部镇痛药膏等缓解,同时遵医嘱使用保护性药物。

味觉减退与口干:唾液腺受损后,患者常感口干舌燥、味觉消失。这类症状通常随时间缓解,但也可辅助使用人工唾液、口腔喷雾、维生素B族等改善。

吞咽困难:涉及咽喉区域的放疗可能影响吞咽肌肉,甚至造成进食窒息风险。医生会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吞咽训练,同时在饮食上建议采用细软、流质食物以减少刺激。

营养不良与体重下降:治疗期间进食困难使患者容易营养不足,影响免疫力和恢复。建议早期介入营养支持,如营养饮品、鼻胃管喂养,必要时由营养科医生评估干预。

骨髓抑制和感染风险:化疗可能抑制造血功能,引发白细胞下降、贫血等。医生会根据血象调整用药,患者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人群密集场所。

保障治疗顺利进行:医患配合与全程管理同样重要

治疗前充分评估与准备:医生通常会在治疗前进行详细的影像学、病理学评估,确定肿瘤位置与范围,并制定个性化方案。此阶段如能同步启动营养、心理、口腔健康评估,将为整个治疗过程打下坚实基础。

治疗中动态监测与调整:头颈部肿瘤的体积在放疗过程中可能缩小,这需要医生实时调整靶区,提高精度。患者如有不适,应及时报告,便于医生做出及时处理。

治疗后康复与随访:完成放化疗不等于结束。部分功能的恢复,如吞咽、语言、味觉等,需要长期康复训练。定期复查也可及早发现复发征兆,提高治愈率。

家属支持与心理建设:治疗过程艰辛,很多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甚至放弃治疗的倾向。亲友的理解与陪伴,是患者坚持下去的重要动力。必要时也可寻求心理医生协助。

头颈部肿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信息不足、手段落后和心理孤立。在如今医疗水平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只要科学诊断、合理治疗、积极配合,越来越多患者正在实现长期缓解甚至治愈的目标。治疗不是一场独行的战斗,而是患者、医生、家属共同完成的“团队作战”。唯有以知识武装头脑,以信任连接彼此,才能让每一分努力都不被辜负。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