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艳萍  单位: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09
319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患有焦虑、抑郁、失眠以及各种精神障碍的比例不断增加,精神药物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药物代谢与清除能力变弱,导致老年人对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更高。因此,老年人服用精神药物时,必须高度关注潜在副作用,减少用药风险。本文将从老年人生理代谢特点、各类精神药物常见副作用以及规范用药三方面为您全面解析。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改变与药物副作用之间的关系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肝肾功能逐渐减退,药物的代谢和清除率明显降低,这意味着相同剂量的药物在老年人体内滞留时间更长,血药浓度也更易蓄积。因此,即使是常规剂量,老年人也可能出现药物过量甚至中毒。这一代谢特征直接导致老年人对精神药物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更为敏感,副作用谱也更广泛。

此外,老年人中常伴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长期服用的药物之间存在复杂的药物相互作用,这也增加了精神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例如,抗抑郁药与降压药联合使用可能导致明显的体位性低血压,增加跌倒风险;苯二氮䓬类药物与其他中枢镇静药物合用可能导致呼吸抑制,甚至中枢神经系统过度抑制。因此,临床医生必须权衡老年人全身状况,做到个体化用药,严密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人服用不同类型精神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老年人使用精神药物时,中枢神经、心血管以及泌尿代谢方面的副作用尤为突出,需重点关注。

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阿普唑仑)能有效缓解老年人失眠和焦虑,但是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药物依赖,出现嗜睡、认知减退、步态不稳,增加跌倒和骨折风险。有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喹硫平、奥氮平)也可能导致头晕、嗜睡甚至谵妄,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因此,使用时应坚持小剂量起始,定期评估患者精神状态,及时调整剂量。

心血管系统副作用:许多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具有明显的抗胆碱能作用,可能导致老年人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增加晕厥和跌倒的可能性。有心脏病史的老年患者尤其需要慎用,必要时可选择心脏毒性相对较小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减少心脏负担。

泌尿生殖与代谢副作用:抗精神病药物可引发体重增加、血脂紊乱、高血糖等代谢异常,老年人原本代谢率就低,这可能进一步恶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控制。此外,药物还可能导致尿潴留、便秘、口干、泌尿功能减退等泌尿生殖系统副作用,这对老年人排泄功能影响尤为明显。因此,临床中应定期监测老年人血糖、血脂,鼓励饮水和均衡饮食,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换用代谢影响小的药物。

规范用药与护理措施

老年人服用精神药物应坚持个体化原则:治疗前应充分评估老年人的精神状态、躯体状况和用药史,选择相互作用小、代谢通路简单、副作用低的药物,做到“从低剂量开始,缓慢加量”,减少因过量服药引发的不良反应。

同时,医护人员与照护者也应加强药物宣教,让老年人和家属了解药物用法、用量与潜在副作用,如出现头晕、步态不稳、便秘或尿潴留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此外,应鼓励老年人坚持合理饮食,保证足够水分摄入,预防便秘和尿潴留;鼓励适度运动,帮助改善睡眠与情绪,减少药物依赖。

最后,定期监测老年人心电图、肝肾功能与代谢指标,密切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改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以减少药物相关副作用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年人服用精神药物是帮助其缓解精神障碍的重要手段,但也必须清楚认识药物潜在副作用,做到规范用药、细致监护与个体化治疗。通过加强医患沟通与家庭照护,老年人不仅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也能避免药物副作用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实现身心健康的协调与平衡。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