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佳雨  单位:中江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9
537

很多人以为脑梗康复只要关注手脚活动和说话就够了,却常常忽略一个“隐形杀手”——吞咽障碍。数据显示,超过半数脑梗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问题,可别小看这个症状,它不仅影响吃饭的幸福感,还可能带来严重健康风险。

吞咽障碍的表现五花八门。最明显的是吃饭变得困难,喝口水都像“闯关”,容易呛咳;吃固体食物时,总感觉卡在喉咙下不去;还有些患者吞咽后,食物仿佛“原路返回”,从鼻腔流出来。如果长期吞咽困难,患者会越来越瘦,精神状态变差,还可能因反复呛咳引发吸入性肺炎。

为什么脑梗会“攻击”吞咽功能呢?我们的吞咽动作就像一场精密的交响乐,需要大脑指挥、神经传递信号、肌肉协同运动。脑梗发生时,负责吞咽的脑区(比如脑干、大脑皮层)因缺血受损,指挥系统“瘫痪”,信号传递错乱,肌肉无法正常配合,导致吞咽动作失调。

脑梗后吞咽障碍如同隐藏在康复路上的“绊脚石”,超过半数患者会被它困扰。当患者出院回家,居家护理就成为改善吞咽状况的关键战场。做好居家护理,不仅能让患者吃得安全、吃得营养,更是加速康复的重要保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饮食调配:从“选”到“做”的细致考量

食物的选择和制作直接关系到患者吞咽的安全性和营养摄入。避免给患者食用稀水状液体,如清水、果汁,这类食物流速快,极易呛入气道;也要远离坚果、大块肉类等坚硬、大块的固体食物,防止卡住咽喉。

适合的食物应是质地均匀、黏性适中、不易松散的糊状。比如将大米煮成浓稠的米糊,把土豆、南瓜蒸熟后打成细腻的泥;肉类和蔬菜要剔除骨刺、筋膜,剁碎煮成软烂的羹。制作时,食材务必处理成细腻碎末,食物温度保持在38-40℃,调味清淡,避免重盐、重辣。

进食过程:姿势与节奏的精准把控

正确的进食姿势能显著降低呛咳风险。尽量让患者坐直,身体前倾约30度,头部微微低下,利用重力辅助食物通过咽部,同时帮助会厌软骨封闭气管。若患者无法坐起,将床头抬高45度以上,背部垫靠枕,头部用小枕头垫高并前屈。

喂食要用小勺子,每口食物量控制在半勺到一勺(5~10毫升),把勺子平放在患者舌中部,让其自主吞咽。每喂一口,需等患者完全吞咽、口腔无残留且呼吸平稳后,再喂下一口。一顿饭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若出现呛咳,立即停止喂食,让患者前倾拍背;严重时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并拨打急救电话。

口腔护理:清洁与健康的双重守护

口腔清洁是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关键。每天至少为患者进行2~3次口腔清洁。准备好温水、无菌纱布或口腔护理棉、棉签,让患者侧卧或头偏向一侧,从牙齿外侧开始,依次擦拭牙齿各面、牙龈、颊黏膜、硬腭、舌头,舌苔厚可用棉签轻擦,动作要轻柔。每次进食后,用温水帮助患者漱口。若患者戴假牙,每天用专用清洁剂浸泡清洗一次。

心理关怀:康复路上的温暖陪伴

吞咽障碍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痛苦,还会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患者可能会因为无法正常进食、频繁呛咳而产生焦虑、自卑、抑郁等负面情绪。家属要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关爱,耐心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求,用温和的语言给予鼓励和安慰。

可以与患者一起制定康复计划,让患者参与到康复过程中,增强其信心和积极性。例如,设定一些小目标,如今天比昨天多吞咽一口食物,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予患者适当的奖励,如一个拥抱、一句表扬的话,或者满足患者一个小愿望。同时,鼓励患者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交活动,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更好地配合康复治疗。

脑梗后吞咽障碍的居家护理是一场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持久战,让我们为患者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帮助他们逐步恢复吞咽功能,重新享受“舌尖上的幸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