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活中,骨科问题并不少见,无论是因意外导致的骨折,还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关节疾病,都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痛苦。了解骨科护理知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骨科常见疾病概述
骨折
骨折是骨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它通常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或累积性劳损引起。例如,在交通事故中,肢体受到撞击可能导致直接骨折;而从高处坠落时,身体的重力通过传导作用于骨骼,可能引发间接骨折。骨折部位会出现疼痛、肿胀、畸形以及功能障碍等症状。不同部位的骨折,其治疗和护理方式也有所差异。像手臂骨折,可能需要打石膏固定;而腿部骨折,有时则需手术植入钢板等内固定物。
颈椎病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低头看手机、电脑办公等不良习惯,使得颈椎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导致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迫。患者常出现颈部疼痛、僵硬,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视力、导致头晕等症状。
关节炎
关节炎涵盖多种类型,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与关节软骨退变、磨损有关。膝关节、髋关节是骨关节炎的好发部位,患者会感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还可能出现摩擦音。类风湿关节炎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除关节症状外,还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
骨科护理的基础要点
体位护理
对于骨折患者,正确的体位摆放有助于减轻疼痛和促进骨折愈合。例如,下肢骨折患者在卧床时,应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同时,要注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防止关节畸形。对于颈椎病患者,睡眠时应选择合适高度和硬度的枕头,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
伤口护理
如果患者接受了骨科手术,伤口护理至关重要。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一旦发现伤口出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以预防感染。
疼痛护理
骨科患者往往伴随较为明显的疼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缓解疼痛,如物理治疗,像冷敷、热敷等。在受伤初期,冷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而在恢复期,热敷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此外,还可以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止痛药物,但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骨科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
在骨折后的早期,虽然肢体活动受限,但并非完全不能动。例如,上肢骨折患者可以进行握拳、屈伸手指等简单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下肢骨折患者在卧床期间,可以进行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即肌肉在收缩时长度不变,通过这种方式保持肌肉力量。
中期康复训练
随着骨折部位逐渐愈合,进入中期康复阶段。此时,可以增加一些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比如,膝关节骨折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借助康复器械进行膝关节的屈伸练习,逐渐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但要注意训练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劳累。
后期康复训练
后期康复主要是为了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和力量。患者可以进行一些负重训练、平衡训练等。如腿部骨折患者在骨折愈合良好后,可以逐渐尝试下地行走,从借助拐杖到独立行走,同时进行上下楼梯等训练,以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
骨科疾病的预防保健
合理运动
适量的运动对于骨骼健康十分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瑜伽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灵活性,预防骨科疾病。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和剧烈运动,防止运动损伤。
饮食均衡
饮食中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特别是钙、维生素D等对骨骼健康有益的营养素。牛奶、豆制品、鱼虾等食物富含钙,而晒太阳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营养均衡,也有利于骨骼健康。
安全防护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如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佩戴护具;在行走时,注意路面情况,避免滑倒、绊倒。老年人可以在居住环境中安装扶手等设施,防止跌倒。
骨科护理涉及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的各个环节。通过了解常见骨科疾病的特点,掌握基础护理要点,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并做好预防保健,无论是患者还是健康人群,都能更好地维护骨骼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