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婷  单位:长沙经开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7
405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发的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疾病,因患者感染后咳嗽症状可能持续两三个月之久而得名。发病时,患者会出现一阵阵剧烈且难以停歇的咳嗽,在咳嗽结束后的吸气阶段,还会发出类似公鸡打鸣般长长的哨音。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群体感染百日咳尤为危险,病情严重时可能引发窒息或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尽管现代医学已拥有针对百日咳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仍有不少患者面临病情反复发作的困扰。

百日咳反复发作的原因

百日咳杆菌对抗生素敏感,但治疗需严格遵循足量、足疗程原则。若患者自行停药或未完成疗程,残留细菌可能重新繁殖。例如,阿奇霉素需连续服用5天,罗红霉素需服用7至10天,但部分家长因症状缓解而提前停药,导致细菌未被彻底清除。此外,不规范用药还可能诱发耐药性,增加后续治疗难度。

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免疫功能较弱,难以形成持久免疫。例如,6个月以下婴儿因母体抗体不足,发病率较高;而老年人因免疫衰老,感染后恢复期更长。研究显示,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后,抗体水平在5年后可能下降至保护阈值以下,需加强免疫。

百日咳杆菌通过分泌毒素破坏呼吸道纤毛上皮,导致黏液分泌增多、纤毛运动障碍。即使细菌被清除,黏膜修复仍需数周时间。在此期间,冷空气、灰尘等刺激可能诱发咳嗽。例如,冬季室内外温差大,患者吸入冷空气后易引发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百日咳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在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周内均具传染性。家庭成员中若有人未接种疫苗或处于免疫空白期,可能成为新的传染源。此外,成人感染后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从而持续传播病菌。

科学预防:从源头阻断传播链

1.疫苗接种:构筑主动免疫屏障

基础免疫:我国计划免疫中,3月龄起接种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DPT),共3剂,间隔1个月。

加强免疫:18至24月龄加强1剂,6岁时接种白破疫苗(DT)。

特殊人群:母亲可以在孕晚期,或者怀孕的第27至36周进行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在母亲身上产生的抗体可通过胎盘传递给婴儿。

2.环境管理:减少病原暴露

通风消毒:每日开窗通风2至3次,每次30分钟;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玩具、餐具。

隔离措施:患者需隔离至痉咳后30天,接触者观察21天。

个人防护:外出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3.生活方式调整:增强机体抵抗力

营养支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补充维生素C(如柑橘类水果)。

适度运动:儿童每日户外活动1小时,成人可选择慢跑、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

作息规律:保证每日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4.早期干预:缩短病程并减少传播

症状识别:若出现阵发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声,需及时就医。

抗生素治疗:确诊后立即使用阿奇霉素或罗红霉素,疗程需遵医嘱。

接触者预防:未接种疫苗的密切接触者,可口服红霉素预防。

康复期护理:降低复发风险

1.症状监测:警惕并发症

观察指标:若出现呼吸急促、发绀、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复查安排:疗程结束后1周复查血常规,评估炎症指标。

2.饮食管理:避免刺激呼吸道

禁忌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冷食物(如冰淇淋)、甜食(如糖果)。

推荐食谱:梨汁、百合粥、银耳汤等润肺食物。

3.环境优化:减少刺激因素

温湿度控制:室内温度保持18至22℃,湿度50%至60%。

空气净化:使用HEPA滤网空气净化器,减少PM2.5暴露。

4.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情绪

家长教育:了解疾病特点,避免过度紧张。

患儿安抚:通过游戏、阅读转移注意力,减少咳嗽诱因。

百日咳的反复发作是病原特性、免疫机制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规范治疗、科学预防及康复期护理,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公众需提高对百日咳的认知,尤其是家长和照护者,应主动学习疫苗接种知识,落实环境管理措施,共同守护呼吸道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