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立美  单位:山东省青州市云门山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6-17
375

“痛经忍忍就过去了!”这是许多女性从小听到的“安慰”。然而,如果痛经严重影响生活,甚至伴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或不孕,就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许多女性长期忍受疼痛却未得到正确治疗。

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应生长在子宫腔内,随月经周期增厚、脱落,形成月经。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或类似组织)却生长在子宫以外的部位,如:卵巢(形成“巧克力囊肿”) ;盆腔腹膜;子宫肌层(称为“子宫腺肌症”);肠道、膀胱、输尿管(罕见但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这些异位的内膜组织仍受激素影响,会周期性出血,但由于无法排出体外,导致炎症、粘连、结节形成,进而引发疼痛和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症状

痛经(进行性加重):普通痛经(原发性痛经)通常在月经初潮后1-2年内出现,疼痛集中在经期前1-2天,服用止痛药可缓解;内异症相关的痛经(继发性痛经)往往在月经来潮几年后出现,并逐渐加重,可能辐射至腰背部或大腿,且常规止痛药效果不佳。

慢性盆腔痛:非经期也可能出现下腹隐痛或坠胀感。

性交痛(深部性交痛):由于盆腔粘连或病灶位于子宫直肠陷凹,性交时可能引发剧烈疼痛。

不孕:30%-50%的内异症患者合并不孕,可能与盆腔粘连、卵巢功能受损或免疫环境异常有关。

其他症状:肠道症状:如经期腹泻、便秘、便血(若内膜异位至肠道);泌尿系统症状:如经期尿频、尿痛、血尿(若侵犯膀胱或输尿管)。

为什么会得子宫内膜异位症

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主流理论包括:

经血逆流学说:月经期部分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内膜细胞种植生长;但90%女性都有经血逆流,仅部分人发病,说明还有其他因素参与。

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女性患病风险增高7-10倍。

免疫异常: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无法有效清除逆流的内膜细胞。

激素影响:雌激素促进内膜生长,内异症患者常有雌激素优势现象。

环境因素: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如何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妇科检查:医生可能触及盆腔触痛结节,尤其是子宫骶韧带或直肠阴道隔部位。

影像学检查

超声:可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但对腹膜型病灶敏感性低。

MRI:对深部内异症(如肠道、膀胱受累)更有价值。

腹腔镜检查

通过微创手术直接观察盆腔,并可取活检确诊。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策略

目前无法根治,但可通过治疗控制症状、延缓进展、保护生育力。

药物治疗

止痛药:缓解疼痛,但无法阻止疾病进展。

激素治疗(核心方案):

口服避孕药:抑制排卵,减少内膜生长。

孕激素:直接抑制内膜增殖。

GnRH-a(如亮丙瑞林):暂时降低雌激素,造成“假绝经”状态(需配合反向添加治疗)。

手术治疗

保守性手术:腹腔镜切除病灶,适合药物治疗无效或合并不孕者。

根治性手术(切除子宫和卵巢):仅适用于无生育需求、症状极重的患者。

辅助生殖技术

严重内异症合并不孕者,可能需要试管婴儿。

生活方式管理

规律运动:可能减轻炎症和疼痛。

饮食调整:减少红肉、反式脂肪,增加Omega-3(如深海鱼、亚麻籽)。

心理支持:慢性疼痛易导致焦虑、抑郁,需关注心理健康。

长期管理与预防

内异症是一种慢性病,需长期管理和综合治疗,以控制症状、延缓进展并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随访:即使无症状,也应每6-12个月复查。

生育规划:尽早考虑生育,避免疾病进展影响卵巢储备。

警惕复发:术后5年复发率可达50%,需个体化维持治疗。

破除误区:痛经不能“忍忍就算了”

许多女性因“痛经正常化”而延误就医,甚至被忽视。事实上:痛经严重影响生活时,一定要就医;青少年女性也可能患病,不应因年龄小而忽略;绝经后病灶可能萎缩,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自愈。

子宫内膜异位症绝非简单的“痛经”,而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保护生育能力。女性朋友们,请倾听自己的身体信号,别让“忍一忍”耽误了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