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休息日选择与亲朋好友聚会已成为常态。然而,觥筹交错、大快朵颐之后,不少人却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剧烈腹痛。就医检查后,医生往往严肃地告知“这是急性胰腺炎”,并可能要求立即住院治疗、严格禁食禁水,甚至面临重症监护风险。而这顿“大餐”为何会招来如此凶险的疾病?
认识急性胰腺炎
定义。急性胰腺炎,一种因胰酶异常激活而引发自身消化的炎症反应。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胰腺安分守己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分泌胰液、分泌胰岛素),当某些因素打破了胰腺的正常工作,就会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开始“消化”胰腺自身组织,导致胰腺出现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等严重情况。
高危因素和病因。(1)暴饮暴食:短时间内大量进食高脂、高蛋白食物,刺激胰液过度分泌,胰管压力骤增。(2)胆道疾病:胆结石、胆道蛔虫等导致胆汁反流,激活胰酶(占50%以上病例)。(3)高脂血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直接损伤胰腺。(4)酒精:长期饮酒或酗酒引发胰管炎症。(5)其他:创伤、手术、药物(如激素、利尿剂)、感染等。
典型症状。(1)剧烈腹痛:突然发作的上腹部或中上腹部剧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重,可放射至腰背部,弯腰抱膝或侧卧位可稍缓解。(2)消化道症状:频繁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或咖啡渣样物质,呕吐后腹痛不缓解,腹胀明显,可能伴麻痹性肠梗阻。(3)全身症状:发热(多为中度发热,重症可出现高热);低血压、休克(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速,见于重症);水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代谢性酸中毒)。
特点。(1)病情进展快:轻症可能经治疗后好转,但重症胰腺炎发展迅猛。(2)并发症多且危重:包括胰腺坏死、感染、假性囊肿、腹腔出血、呼吸衰竭、肾衰竭、脓毒症等,死亡率高。(3)治疗复杂昂贵:重症患者需要ICU监护、长期禁食、营养支持、可能多次手术,治疗周期长,费用高昂。(4)可能转为慢性:反复发作或重症后可能发展为慢性胰腺炎,导致永久性胰腺功能损害(消化不良、糖尿病)。
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1.血清淀粉酶。(1)变化规律: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持续3~5天。(2)诊断价值:敏感性约54%,特异性较高。超过正常值3倍对诊断有重要意义。(3)局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酒精性胰腺炎或重症胰腺炎(胰腺组织大量坏死)时可能正常。
2.血清脂肪酶。(1)变化规律: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2)诊断价值:敏感性93%,特异性优于淀粉酶,尤其适用于就诊较晚的患者。(3)局限性:恶性肿瘤、肾功能不全等非胰腺疾病也可能导致升高。
3.其他关键指标。(1)C反应蛋白(CRP):发病后48小时升高至峰值,若CRP>150mg/L,提示胰腺坏死可能。(2)血钙:低钙血症(血钙<2.0mmol/L)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4)血脂:高甘油三酯血症是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之一,需检测血脂水平。(5)尿淀粉酶:尿淀粉酶升高的时间一般在发病后的12小时内,24~48小时内达到高峰,可能持续1~2周。
如何避免“祸从口入”
1.严控脂肪摄入。(1)避免:油炸食品(炸鸡、薯条)、肥肉(五花肉、肘子)、动物内脏、奶油蛋糕、黄油、大量坚果。(2)选择:清蒸、水煮、凉拌等低油烹饪方式;瘦肉、鱼虾(非油炸);每日食用油≤25克(约2.5汤匙)。警惕隐形脂肪:沙拉酱、火锅麻酱、糕点起酥油、浓汤(尤其白汤)。
2.戒酒或严格限酒:建议彻底戒酒,尤其避免“一口闷”、混饮、空腹饮酒。聚会可用茶水、无糖饮品代替。
3.拒绝暴饮暴食:聚餐时,先吃蔬菜垫胃,主食选粗粮(如燕麦饭),高蛋白食物(海鲜、瘦肉)不超过一掌大小。
4.规律三餐,忌饥饱不定:长期饥饿后突然大量进食,胰腺分泌会剧烈波动,增加风险。加班/熬夜时备无糖酸奶、全麦面包等健康小食,避免深夜报复性进食。
亲友相聚,美食美酒本是乐事。但切记,健康是享受一切的基础。管住嘴,莫贪杯,适量有度,才是对自己和家人真正地负责,别让一场欢宴,变成一场健康的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