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海全  单位:四会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29
2749

老张是小区里的老熟人,常年烟酒不离手,夜里还爱搓麻。偶尔头晕,他总说:“嗨,血压高点有啥,谁老了没点小毛病?”可就在上周,一场突如其来的脑出血,让老张倒在了麻将桌旁。家属在医生面前懊悔不已:“要是早点注意就好了…”

高血压,这个看似不痛不痒的“慢性子”,实则是一把悬在血管上的钝刀。它无声无息地侵蚀着血管内皮,让血管变硬、变脆。一旦这根弦绷断,心梗、脑梗、肾衰等重大疾病便可能瞬间爆发,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因此,血压高了,绝不能靠“硬扛”蒙混过关。

更值得警惕的是,许多不经意间的日常习惯,正如同潜伏的破坏者,悄无声息地加速着血管的损伤进程。正是这些被我们忽视的小事,可能成为压垮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

习惯一:口味过重,盐罐子不离手

盐是烹饪的灵魂,但过量摄入却成了血管的枷锁。盐中的钠离子有着强大的“锁水”能力。吃盐多,身体就会滞留更多水分,血液总量随之增加,血管壁承受的压力自然水涨船高。日复一日,血管便在高压下疲惫不堪。此外,高盐环境还会刺激血管收缩,进一步推升血压,并对血管内皮造成直接伤害。

改变之道:控盐刻不容缓。烹饪时巧用限盐勺,逐渐减少用量。警惕“隐形盐”陷阱——咸菜、酱料、加工肉制品、方便食品等往往是盐分重灾区。多选择天然食材,用葱姜蒜、醋、香料等激发风味,以减少对咸味的依赖。刚开始可能觉得淡,坚持一两周,味蕾适应后,食物的天然本味会更清晰。

习惯二:夜深不寐,生物钟乱如麻

当城市灯火渐熄,有些人却仍与屏幕为伴。长期熬夜、睡眠不足,身体难以进入深层次的修复状态。此时,体内调节血管紧张度的激素分泌紊乱,某些令血管收缩的物质增多,而保护血管的物质减少。长此以往,不仅血压悄然攀升,血管也失去了夜间的自我修复良机,持续承受高压冲击。即使周末补觉,也难以完全弥补平日睡眠债对血管的累积伤害。

改变之道:规律作息是护血管的良药。尽量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营造安静、黑暗、凉爽的睡眠环境。睡前远离电子屏幕蓝光刺激,可尝试温水泡脚、阅读纸质书或听舒缓音乐助眠。即使工作繁忙,也需保证基本的睡眠时长,让血管得以休养生息。关注睡眠质量同样重要,选择舒适的寝具,睡前避免剧烈运动或激烈争论。

习惯三:强忍内急,膀胱撑到极限

工作忙、会议长、游戏酣……憋尿成了许多人的无奈选择。当膀胱过度充盈,身体会启动一种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交感神经高度兴奋,瞬间引发血压骤升。长期反复憋尿,这种突如其来的血压冲击对血管壁损伤极大,尤其对已有高血压者风险倍增。对于老年人或某些特殊人群,这种风险更为显著。

改变之道:尊重身体信号,及时如厕。养成定时排尿习惯,避免等到急不可耐。外出提前规划路线,留意厕所位置;会议或长途旅行前,可适当减少饮水并提前排空。不要因怕麻烦或所谓“面子”而忽视身体的及时需求。

习惯四:情绪“过山车”,波动大起大落

生活压力无处不在,有些人易怒、焦虑,情绪常如坐过山车。殊不知,每一次激烈的情绪爆发——无论是暴怒、狂喜还是极度焦虑,都会刺激身体大量释放让血管强烈收缩的激素,导致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飙升。这种血压的剧烈波动,对血管的冲击力甚至比持续性高血压更危险,如同一次次猛烈的撞击。

改变之道:学习做情绪的主人。遇到刺激事件,先深呼吸数次,给自己一个缓冲期再回应,心中默数几秒往往能平息怒火。培养运动、阅读、音乐、与亲友倾诉等健康爱好,为情绪寻找舒缓出口。日常练习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如冥想或正念,有助于稳定心态。若长期情绪困扰难以自拔,积极寻求专业心理支持亦是明智之举。家人的理解与关怀也是重要的减压阀。

血管健康并非一日之功,亦非一蹴而就。改变这些伤血管的日常习惯,本质上是在为生命的长河疏通淤塞、加固堤坝。每一次选择少放半勺盐、早睡一小时、及时去洗手间、或是在怒火中烧时的一次深呼吸,都是对血管无声而有力的养护。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