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验结果互认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重要内容。要充分认识开展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细化责任分工,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加强对本地区互认医疗机构专项监督管理和督导检查,确保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落到实处。
推动检验结果互认的工作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检验结果互认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还需要建立反馈机制,对互认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跟踪和评估。各医疗机构需结合自身实际,将质量控制合格的项目纳入互认,不合格的项目需及时整改,确保检验结果均能达到质控标准。医联体内牵头医院应加强对成员单位培训指导、技术支持,提升检验结果互认的准确性。医务人员要认真遵守诊疗规范,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验。各医疗机构要建立违规重复检验月通报及公示制度,形成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确保互认工作取得实效。
健全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检验科全面的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质量和可比性。整合检验专家资源,成立质量控制专家组,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互认工作,并在质控监测的基础上对互认机构实施动态调整,防范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通过实施室内质控和质量抽查等方式开展质量控制,并将质量控制合格作为纳入互认医疗机构及互认项目资格的依据。
加快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和本院检验结果互认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检验结果的实时共享和互认,信息系统达到互联互通,提升医疗机构内的信息化水平。政府牵头引导区域内医疗机构加大对互认平台的人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合理地配置区域内医疗资源。医疗机构内需加大对本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中检验结果互认模块的重视,集中本院优势资源做好检验结果互认平台的搭建,和患者门诊、住院信息系统做好对接,实现医院信息平台和实验室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加强数据传输和信息安全保障,确保检验结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临床医生在授权后可以实时调取检验结果,区域内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也可以根据互认政策授权后按需调取患者的检验结果,实现互认医疗机构之间检验结果共享。
同时,也要做好信息系统的监督和信息安全防护,出台相关规定限制医务人员的行为,注意做到患者隐私的保护。参与检验结果互认的医疗机构内部也应制定自己的各项规章制度,以确保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每一步都合规进行,医务人员有章可循,依法执业,尊重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严格遵守保护患者个人就诊信息和检验结果的规定。
检验结果互认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举措。然而医院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技术标准、信息化建设、医师意识等方面的挑战。通过强化技术标准、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医师互认意识和完善政策保障,可以有效解决当前问题,推动检验结果互认的全面实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应加强对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将检验结果互认纳入医疗机构绩效考核体系,对结果互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比,对结果优异的予以表扬,在评先评优、提拔任用、晋职晋级时优先考虑,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要重视对互认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将开展检验结果互认的医疗机构名单、互认项目等信息通过官网、官微等大力宣传,加大对公众的告知力度,全面提升群众知晓率,引导就医群众合理、科学认识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检验结果互认的认知和接受度。通过有效的宣传和教育,使患者了解检验结果互认的便利性和重要性,增强对互认结果的信任度,从而提高检验结果互认的实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