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遭受毒蛇咬伤后,人体可能会出现由神经毒素引起的中毒症状,这些症状包括但不限于肌肉无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言语障碍、视力模糊以及意识模糊等。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了解正确的急救步骤至关重要。
毒蛇咬伤中毒类型概述
毒蛇咬伤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紧急情况,其毒素主要分为神经毒素、血液毒素和混合毒素。神经毒素在中毒机制中具有特殊性,它主要对中枢、周围神经以及神经肌肉传导功能产生损害,可引发惊厥、瘫痪和呼吸麻痹等严重后果。与血液毒素对心血管和血液系统造成损害,以及混合毒素兼具两者特点不同,神经毒素的作用更为隐蔽,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
毒蛇咬伤高发场景多为杂草丛生的野外,如山林、草地、河边等,这些地方是毒蛇的主要栖息地。高发人群主要包括从事野外工作的人员,如农民、林业工人、地质勘探者等,以及喜欢野外探险、徒步旅行的爱好者。由于他们与毒蛇接触的机会较多,且在野外环境中难以迅速获得医疗救助,因此被咬伤的风险相对较高。
毒蛇咬伤后神经毒素中毒的症状、急救步骤及预防措施
1.神经毒素中毒的症状
(1)局部症状:伤口反应较轻,仅有微痒和轻微麻木,无明显红肿,疼痛较轻或感觉消失,出血少,齿痕处渗出液少。
(2)全身症状:一般在咬伤后1-3小时内出现,表现为视物模糊、四肢无力、头晕、恶心、胸闷、呼吸困难、晕厥、眼睑下垂、流涎、声音嘶哑、牙关紧闭、语言及吞咽困难、惊厥、昏迷等。重者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呼吸衰竭是主要死因。病程较短,危险期在1-2日内,幸存者常无后遗症。神经毒素引起的骨骼肌弛缓性麻痹,首先从头颈部开始,再扩展至胸部,最后到膈肌,好转时恢复顺序相反。
2.急救步骤
(1)保持冷静:被毒蛇咬伤后,要保持冷静,避免惊慌失措,以免加快血液循环,导致毒素扩散。
(2)远离毒蛇:立即远离毒蛇,避免再次被咬伤。如果蛇咬住不放,可用棍棒或其他工具促使其离开。
(3)绑扎伤口:绑扎部位应在伤口近心端,距离伤口约5-10厘米处,用绳子、布条或绷带等绑扎,注意绑扎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每15-20分钟放松1-2分钟。
(4)清洗伤口: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但不要用嘴吸出伤口内的毒液。
(5)去除受限物品:去除受伤部位的各种受限物品,如戒指、手镯、脚链、手表、较紧的衣袖或裤管、鞋子等,以免因后续的肿胀导致无法取出,加重局部伤害。
(6)制动与包扎:尽量全身完全制动,尤其受伤肢体制动,可用夹板固定伤肢以保持制动,受伤部位相对低位(保持在心脏水平以下)。绷带加压固定是唯一推荐用于神经毒蛇咬伤的急救方法,这种方法不会引起局部肿胀,但操作略复杂。咬伤部位也可使用加压垫法,操作简单、有效。
(7)尽快就医: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告知医生被毒蛇咬伤的情况,以便医生进行治疗。在前往医院的途中,尽量保持伤者安静,避免剧烈运动。
3.预防措施
(1)提高警惕:在可能有蛇出没的区域活动时,要保持警觉,留意周围环境。尽量记住蛇的基本特征,如蛇形、蛇头、蛇体和颜色,有条件最好拍摄致伤蛇的照片。
(2)穿着防护:穿长袖长裤、厚实的鞋子和袜子,减少皮肤暴露。在蛇类多发地区,夜间活动时应做好防护,穿着长衣长裤,扎紧袖口和裤管,最好穿高筒靴。
(3)避免招惹:不要主动捕捉、触碰或激怒蛇。遇到蛇时,应避开其注意力,缓慢退到安全地带。
(4)做好环境清理:及时清理住所附近的杂草、杂物,封堵可能藏蛇的洞穴。家中门窗尽量安装纱窗,门前门后可以撒下有气味的物质以驱赶蛇类。
(5)携带蛇药:在蛇类活动频繁的地区,携带一些蛇药也是非常必要的,以备不时之需。
4.后遗症康复指导
神经功能恢复通常具有一定的周期规律。一般在中毒后的1-2周,症状会有所减轻;3-6个月,神经功能会逐渐恢复,但完全康复可能需要1年甚至更长时间。
肌力训练可从简单的握拳、伸展等动作开始,逐渐增加强度,如使用握力器、进行肢体负重训练等。呼吸康复可采用深呼吸训练,患者取舒适体位,慢慢吸气使腹部隆起,再缓慢呼气,每天进行3-4组,每组10-15次。坚持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