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邹家敏  单位:四川省泸州市精神病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15
461

在婴幼儿或卧床病人的日常护理中,家属常会遇到需要采集宝宝或老年人大便送检的情况,例如排查消化道感染、过敏或隐血等问题。然而,医生通常会明确告知:尿不湿上的大便不能直接用于常规检测。这背后的原因涉及医学检验的科学性和样本采集的规范性。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为什么尿不湿里的便便“不合格”。

大便常规检测的“核心需求”

大便常规检测主要观察以下内容:

1.物理性质:颜色、性状(如稀便、黏液便)、有无血丝等;

2.化学检测:隐血试验、pH值等;

3.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细菌或真菌等;

4.特殊检测:如轮状病毒抗原、乳糖不耐受试验等。

这些检测需要样本尽可能保持“原始状态”,而尿不湿的设计特性恰恰会破坏这种状态。

尿不湿的“隐形干扰”

1.吸水材料改变样本性状

尿不湿的核心功能是快速吸收水分。其内部的吸水树脂(高分子材料)会迅速吸走粪便中的液体成分,导致便便脱水变干。这种脱水会:掩盖真实性状:稀便可能被误判为正常软便;破坏细胞结构:白细胞、红细胞等可能在脱水过程中破裂,显微镜下难以识别;影响隐血试验:吸水材料可能吸附血液成分,导致假阴性结果。

2.化学物质干扰检测

部分尿不湿添加了抑菌剂、香料或pH调节剂,这些成分可能:与试剂发生反应:例如干扰隐血试纸的显色反应;抑制病原体生长:若需细菌培养,抑菌剂可能导致假阴性。

3.污染风险增加

尿不湿表面可能残留消毒剂、纸浆纤维或其他杂质,显微镜下易与寄生虫卵、黏液等混淆,增加误判概率。

这些干扰都会影响检验人员的判断,从而影响检验的准确性,最终影响医生的诊断,耽误患者诊疗。

正确采集大便的方法

若医生要求送检大便,家属可参考以下步骤:

1.准备工具:清洁干燥的保鲜膜、一次性杯或医院提供的专用样本盒;

2.及时采集:发现宝宝或卧床病人排便后,迅速用保鲜膜垫在尿不湿或便盆上(避免直接接触吸水层),用大便采样器配套的采样勺蘸取新鲜样本,若有黏液尽量采集黏液部分;

3.送检时效:样本需在1小时内送检,夏季需冷藏保存但不可冷冻;

4.特殊检测要求:如怀疑寄生虫感染,需多次采样或特定时间段采集。

5.注意事项:若需进行大便培养,应按照医嘱用专用无菌杯采集大便样本,采集过程中避免污染采样勺,切勿用手直接接触样本,采样后立即封好容器,防止样本外泄或污染环境。

特殊情况处理

若腹泻严重或无法配合采集,可咨询医生是否使用无菌肛拭子取样。对于需要检测轮状病毒等抗原的情况,部分尿不湿样本虽不理想,但在紧急情况下可能被实验室特殊处理,但结果准确性仍可能降低。

结语

医学检验的准确性高度依赖样本质量。尿不湿的“超强吸水”特性在呵护肌肤的同时,却成了实验室的“干扰源”。理解这些科学原理,不仅能帮助家属正确配合检查,也能避免因样本问题导致的误诊或重复检测。下次遇到需要化验便便时,记得暂时告别尿不湿,用更科学的方式为宝宝或老人的健康把关。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