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莉  单位:达州市达川区河市镇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6-17
1307

糖尿病,一个日益普遍的慢性病,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无数人的健康。很多人谈及糖尿病,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小糖人”的形象。成为“小糖人”意味着健康亮起红灯,生活质量大打折扣。通过科学的护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完全可以掌控血糖,预防并发症,坚决不做那个被血糖困扰的“小糖人”。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根本原因在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葡萄糖无法有效进入细胞被利用,从而在血液中堆积。胰岛素是胰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就像一把钥匙,负责打开细胞的大门,让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为身体提供能量。当这把“钥匙”不够或者“锁孔”出了问题时,葡萄糖就只能滞留在血液里,形成高血糖。

不做“小糖人”的核心:科学护理

糖尿病的护理绝不仅仅是吃药或打针那么简单,它是一个涵盖多方面的复杂工程,需要患者、医生、家人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健康的闭环。科学护理的核心目标是稳定控制血糖,同时管理血脂、血压、体重等相关指标,最终目的是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这需要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掌握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执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意味着要告别过去随意的生活方式,转向一种更加健康、有规律的生活模式。科学护理是与糖尿病长期共存并保持健康的基石,是远离“小糖人”命运的唯一途径。

健康生活的基石:饮食与运动

1.饮食控制

饮食控制并非意味着挨饿或完全戒糖,而是提倡一种均衡、有节制、多样化的膳食模式。关键在于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理想体重;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素,增加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蔬菜、豆类)和膳食纤维的比例,限制精制糖、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选择健康的蛋白质来源,如鱼、禽、瘦肉、豆制品;注意进食顺序(先蔬菜、再蛋白质、最后主食)和进餐时间规律,少量多餐或定时定量,避免血糖大幅波动。学习看懂食物标签,了解食物的升糖指数(GI)和升糖负荷(GL)也非常有帮助。

2.规律运动

运动能够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葡萄糖进入细胞被利用,从而降低血糖;同时还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缓解压力。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并结合每周2至3次的抗阻力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运动前应进行热身,运动后进行拉伸,并注意监测运动前后的血糖,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或某些口服药物的患者。选择自己喜欢并能长期坚持的运动方式,让运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精准管理的关键:血糖监测与药物治疗

1.血糖监测

通过规律监测血糖,患者可以直观地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在不同时间点以及特定活动后的变化规律,从而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血糖监测方面,可以采用家用血糖检测仪进行日常测定,或者前往医院进行血糖化验。

2.药物治疗

目前有多种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磺脲类、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和注射类药物(如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同时,患者应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剂量、用法、可能的副作用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的有机结合,是实现糖尿病精准管理、维持血糖稳定的关键所在。

不做“小糖人”,意味着积极主动地管理自己的健康,而不是被疾病牵着鼻子走。糖尿病虽然是慢性病,但通过科学的护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完全可以被有效控制。学习糖尿病知识,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将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运动、规范的监测和合理的药物治疗融入日常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