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烨欣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急传部  发布时间:2025-06-20
1080

一、识别手足口病:警惕身体发出的 “警报”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5 岁以下儿童,尤其是 3 岁以内免疫力尚在发育阶段的宝宝,是其主要易感人群。当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时,家长需提高警惕:

发热:体温突然升高至 38℃以上,身体摸起来发烫。

口腔溃疡:口腔内出现白色或红色小疱疹,导致孩子吃饭、喝水时疼痛,甚至流口水。

手脚红疹:手心、脚心、膝盖、臀部等部位冒出小红点或水疱。

其他症状:部分孩子可能伴有咳嗽、流鼻涕、喉咙痛等不适。

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 4 - 7 月(春末夏初)和 9 - 10 月(秋季)是其高发期。此时天气变化较大,儿童在幼儿园、游乐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活动时,病毒容易通过接触传播。

二、了解病毒传播途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引发手足口病的 “罪魁祸首” 主要是肠道病毒家族中的 EV71 型和柯萨奇病毒 A16 型。这些病毒善于 “隐藏” 和 “传播”:

藏身之处:病毒可存在于儿童的口水、鼻涕、粪便中,还能在被污染的玩具、餐具上存活数日。

传播方式:儿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病毒便会趁机侵入体内。

儿童易感染原因: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且常有洗手不彻底、咬手指、共用餐具等不良习惯,给病毒传播创造了机会。

三、阻断病毒传播:筑牢第一道防线1.正确洗手:20 秒守护健康洗手是预防病毒传播的简单有效方法,但需掌握正确步骤:

内:掌心相对,相互揉搓。

外:手背相对,指尖搓向手心。

夹:手指交叉,相互搓洗指缝。

弓:弯曲手指,用指关节搓洗另一只手的手心。

大:拇指在掌心旋转揉搓。

立:指尖立在掌心,清洁指甲缝。

腕:最后搓洗手腕。

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免洗消毒液(如酒精喷雾)对肠道病毒无效,因其无法破坏病毒外壳。

2.物品消毒:高温与含氯消毒液显威力餐具:孩子的碗、勺、奶瓶等餐具,每天用开水煮沸 15 分钟(水开后开始计时)进行消毒,这种方法比消毒柜更可靠。

玩具:塑料玩具可用 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如 84 消毒液稀释 50 倍)浸泡 10 分钟,布玩具则用热水浸泡清洗,并充分晾晒。

家具、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桌子、拖地,重点清洁孩子常接触的门把手、滑梯扶手等部位,从外面回家后也需及时擦拭。

需要注意的是,75% 酒精对肠道病毒无效,不要用酒精喷洒玩具进行消毒。

3.隔离防护:避开病毒 “危险区”避免扎堆:尽量不带孩子去游乐场、早教班、商场儿童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回家消毒:从外面返回时,先更换家居服,避免穿着外衣抱孩子,并用肥皂洗手后再接触孩子。

关注同伴:如果孩子同班有 2 个以上小朋友请假(尤其是出现发烧、长疹子症状),可联系老师了解情况,必要时让孩子请假在家观察。

四、增强免疫力:为身体打造 “防护盾”1.合理饮食:为免疫力 “充电”补充维生素 C:多给孩子食用橙子、猕猴桃、草莓、番茄等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每天可安排 1 - 2 份(如上午吃半个橙子,下午吃一小盒酸奶配草莓)。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让孩子食用路边摊的炸串、凉拌菜等可能沾染细菌病毒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保证水分摄入:让孩子每天喝够 6 - 8 杯温水或稀释的果汁(少糖),帮助身体排出病毒。

2.适度运动:提升免疫力户外活动:每天在上午 10 点前、下午 4 点后(阳光不太强烈时),带孩子到小区花园活动 1 小时,可进行爬滑梯、骑三轮车、追蝴蝶等运动,让孩子适当出汗。

不同年龄段运动建议:6 个月内的宝宝可多趴一趴,锻炼颈部肌肉;1 岁左右的宝宝可练习走路、捡玩具;2 岁以上的宝宝可玩 “老鹰捉小鸡” 等游戏,通过运动增强体质。

3.疫苗防护:EV71 疫苗的重要性EV71 病毒是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病毒之一,容易引发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EV71 疫苗(俗称 “手足口疫苗”)是预防该病毒的有效手段:

适用人群:6 月龄 - 5 岁的宝宝,越早接种越好,建议 1 岁前完成第一针接种。

接种方式:一共接种 2 针,间隔 1 个月,保护率可达 90% 以上。

注意事项:该疫苗只能预防 EV71 病毒,对柯萨奇病毒 A16 等其他病毒无效,因此即使接种了疫苗,日常防护仍不能松懈。

五、避开常见误区:科学预防很重要误区 1:认为手足口病只是普通的发烧感冒,扛几天就能好。真相:EV71 病毒可能引发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不能掉以轻心。

误区 2:觉得用酒精喷洒玩具就能消毒。真相:75% 酒精无法杀死肠道病毒,需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

误区 3:认为得过一次手足口病就有终身抗体,不会再感染。真相: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有 20 多种型,可能导致反复感染,因此日常防护必不可少。

六、万一感染:科学应对不恐慌1.居家隔离观察孩子发病后需居家隔离 14 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他人。每天定时测量体温,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嗜睡、呕吐、肢体抖动等重症信号。2.对症治疗发烧处理:可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进行退热。

口腔溃疡护理:可使用开喉剑喷雾缓解疼痛。

禁止滥用抗生素: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切勿自行给孩子使用抗生素。

3.识别重症,及时就医当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时,需立即送往医院:持续高热不退。四肢冰凉、皮肤出现花纹。呼吸急促、面色苍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