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癌症治疗中,肿瘤放射治疗(放疗)与手术、化疗并称为“抗癌三巨头”,约60%~7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中都会用到它。可不少人一听到“放疗”就心生恐惧,觉得它辐射大、副作用强,效果也不如手术。其实,现代放疗既能精准打击癌细胞,又能最大程度保护正常身体组织。
放疗是怎么“消灭”癌细胞的?
放疗利用X射线、γ射线或质子束等高能射线,直接“切断”癌细胞的DNA链条。癌细胞无法再疯狂分裂、繁殖,只能走向死亡。
为什么放疗只针对癌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呢?这是因为癌细胞有两大“弱点”:一是它修复DNA的能力很差,被射线破坏后很难“自愈”;二是它分裂速度极快,在快速分裂过程中,更容易被射线“击中”。
放疗通常不会一次性使用全部剂量,而是每天照射一次,持续数周。这样既能慢慢“耗死”癌细胞,又能给正常细胞留出“自我修复”的时间。
放疗都有哪些“厉害武器”?
1.从体外发起攻击的“远程大炮”。外照射放疗是最常用的方式,就像从体外发射“能量炮弹”攻击肿瘤。直线加速器:能发射高能射线,类似“超级加农炮”,可灵活调整角度和“炮弹威力”(剂量)。三维适形放疗:借助CT影像勾勒肿瘤形状,让射线“量身定制”,完美贴合肿瘤。调强放疗:通过计算机精准计算,让射线在不同位置强度不同,既打击肿瘤,又避开重要器官立体定向放疗:专门对付小肿瘤,如早期肺癌,短时间内发射高剂量射线,杀伤力强,虽被称为“伽马刀”“射波刀”,但并非真正的手术刀。
2.深入内部的“潜伏特工”。内照射放疗则是把放射源直接送到肿瘤身边。后装治疗:治疗宫颈癌、前列腺癌时,通过导管将放射源临时放入体内,近距离“轰炸”肿瘤。粒子植入:把碘-125粒子永久植入前列腺癌病灶,持续释放辐射消灭癌细胞。
3.“黑科技”新成员。质子治疗:质子束进入人体后,低调前行,到肿瘤位置才释放最大能量,对周围组织伤害小,适合儿童肿瘤及长在重要器官旁的肿瘤。重离子治疗:如碳离子,对“缺氧”的顽固肿瘤效果显著,但设备昂贵,尚未广泛普及。
放疗在癌症治疗中怎么“大显身手”?
1.直接“治愈”肿瘤。对于部分早期癌症,放疗可独当一面——(1)鼻咽癌:因位置特殊,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放疗成首选;(2)前列腺癌:低风险患者接受放疗,5年生存率与手术相当;(3)霍奇金淋巴瘤:放疗联合化疗,治愈率大幅提高。
2.手术后的“查漏补缺”。术后放疗可防止癌细胞残留——(1)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降低复发风险;(2)直肠癌:术前放疗缩小肿瘤,让手术更顺利。
3.缓解晚期癌症痛苦。对晚期患者,放疗能减轻痛苦——(1)骨转移:缓解疼痛,预防骨折;(2)脑转移:通过全脑放疗或立体定向放疗,控制肿瘤,延长生存期。
4.和其他治疗“组队作战”。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肺癌时,化疗可让癌细胞对放疗更敏感,二者配合效果更佳。免疫治疗联合放疗:放疗唤醒肿瘤抗原,增强免疫治疗效果,产生“远隔效应”。
放疗全过程及注意事项
1.治疗前准备。精准定位:通过CT或MRI确定肿瘤位置、形状,制作专属固定模具,确保每次治疗体位一致。制定方案:医生和物理师共同设计照射方案,耗时数天。
2.治疗过程。每次治疗10~30分钟,无痛感,但需保持不动,以保证射线精准。每周复查,根据情况调整计划。
3.副作用及应对方法。治疗期间的反应——(1)皮肤问题:出现红斑、脱屑,类似晒伤,避免抓挠,使用温和护肤品。(2)黏膜不适:头颈部放疗可能引发口腔炎,可用漱口液护理;盆腔放疗可能导致腹泻,需注意饮食。(3)感到疲劳:多休息,适当活动。治疗后的远期反应:尽管现代精准放疗降低了风险,但数月或多年后,仍可能出现器官纤维化等问题,因此必须定期复查。
放疗已从“粗放治疗”迈入精准、智能时代。随着科技进步,未来放疗将更加高效。抗癌之路虽难,但科学治疗、积极面对,终会迎来胜利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