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宝娟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药学部  发布时间:2025-08-15
895

吃药时,“嚼着吃”还是“吞服”并非随意选择,而是由药物剂型、作用机制决定的。错误的服用方式可能降低药效,甚至引发不良反应。以下从几类常见药物的服用方式及错误用药的危害展开说明。

必须嚼服的药物:发挥药效的关键一步

部分药物需要在口腔内嚼碎后服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这类药物多为咀嚼片,其设计初衷是通过咀嚼破坏药物结构,加速溶解和吸收,或直接在局部起效。

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等抗酸药,咀嚼后能快速分解成细小颗粒,覆盖在胃黏膜表面,迅速中和胃酸,缓解胃痛、烧心等症状。若直接吞服,药物难以快速溶解,起效慢且效果大打折扣。

还有用于缓解心绞痛的硝酸甘油片,紧急情况下嚼碎含服,能通过口腔黏膜快速吸收,1-2分钟即可发挥扩张血管的作用;若整片吞服,药物需经过胃肠道吸收,起效延迟,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需整片吞服的药物:保护药效与安全

更多药物需要整片或整粒吞服,不可嚼碎、掰开或研碎。这类药物通常具有特殊剂型,如缓释片、控释片、肠溶片等,其结构设计是为了控制药物释放速度或避免药物在特定部位被破坏。

缓释片和控释片表面有特殊的包膜或骨架,能使药物缓慢释放,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如硝苯地平控释片,若嚼碎服用,会破坏其缓释结构,导致药物瞬间大量释放,可能引发血压骤降等危险。

肠溶片则在药物表面包裹了一层耐酸的肠溶衣,能抵抗胃内酸性环境,到达肠道后才溶解吸收。如阿司匹林肠溶片,若嚼碎服用,药物在胃内就会溶解,刺激胃黏膜,增加胃溃疡、胃出血的风险。

此外,一些胶囊剂也需整粒吞服。胶囊壳不仅能掩盖药物的苦味,还能保护药物免受胃酸破坏,或避免药物对口腔、食道的刺激。如布洛芬胶囊,嚼碎后药物粉末会刺激食道和胃黏膜,引发不适。

错误服用的危害:药效打折还伤身体

错误的服用方式可能带来诸多风险。将需嚼服的药物直接吞服,会导致药物溶解缓慢,起效延迟,甚至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例如,嚼服的胃黏膜保护剂若整片吞服,可能在到达胃部前就被消化液破坏,失去保护胃黏膜的功效。

而将需整片吞服的药物嚼碎,危害更大。控释片、缓释片被破坏结构后,药物突然大量释放,可能使血药浓度瞬间过高,引发中毒反应。如治疗高血压的美托洛尔缓释片,嚼碎后可能导致心率骤降、血压过低,危及生命。

肠溶片被嚼碎后,药物在胃内提前释放,不仅刺激胃黏膜,还可能因胃酸破坏而失效。例如,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甲氨蝶呤肠溶片,若嚼碎服用,会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同时降低药效。

特殊人群的用药注意:儿童与老人需格外留意

儿童和老人在用药方式上更需谨慎。儿童吞咽能力较差,部分药物虽需吞服,但可溶于水或碾碎后服用(需遵医嘱),但缓释片、控释片除外。如儿童常用的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需加水溶解后服用,而缓释制剂即使是儿童也不能嚼碎。

老人因吞咽功能退化,可能倾向于将药片嚼碎服用,但需注意并非所有药物都适合。如阿司匹林肠溶片,老人若因吞咽困难而嚼服,会大幅增加胃出血风险,可选择其他剂型或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总结

错误服用药物可能导致药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加,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用药前务必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关注“用法用量”中的服用方式说明,如“嚼服”“整片吞服”“不可掰开”等。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用药时,若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记住,正确的服用方式是发挥药效的前提,也是保护自身健康的重要一环。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