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勇  单位:四川友谊医院 介入科  发布时间:2025-09-03
297

在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中,心脏如同永不停歇的 “动力泵”,血管则是遍布全身的 “运输网络”。一旦血管出现堵塞、狭窄等问题,心血管疾病便会趁虚而入,严重威胁生命健康。而心血管介入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了现代医学守护生命的重要 “利器”。

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原理

1.影像引导定位:借助 X 线、超声、CT 血管造影(CTA)等先进影像设备,能够 “透视” 血管和心脏内部情况,精准定位病变位置。

2.体表微创穿刺:选择股动脉、桡动脉等体表血管进行穿刺,仅留下米粒大小的创口,相比传统手术大幅降低创伤。

3.器械精准送达:通过穿刺点,将纤细的导管、导丝沿着血管自然走向小心推送至心脏或病变血管。

4.完成诊疗操作:在影像设备全程监测下,医生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械完成血管造影诊断,或实施支架植入、球囊扩张、射频消融等治疗。

心血管介入技术的作用与意义

1.精准诊断病情:冠状动脉造影在 X 线下,血管狭窄程度、斑块位置及病变范围清晰可见,为后续治疗提供关键依据。此外,还可通过介入手段测量心脏内压力、血流速度等参数,进一步明确病情。

2.高效治疗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中,介入治疗能在发病后数小时内快速开通堵塞血管,恢复心肌供血,降低死亡率。慢性冠心病患者,则可有效缓解胸痛、胸闷等症状。

3.减轻患者负担:创伤小、恢复快,降低医疗成本。

适用症状与可治疗病种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当冠状动脉因斑块堆积导致狭窄超过 70% 时,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可恢复血管通畅。

2.心律失常:房颤、室性早搏等采用射频或冷冻消融技术,通过标测心脏异常电活动路径,精准消除病灶。

3.结构性心脏病:TAVR 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适用于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患者,尤其适合高龄、不耐受开胸手术的人群;二尖瓣钳夹术可有效改善二尖瓣反流问题,避免传统开胸换瓣的巨大创伤。

4.先天性心脏病:像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疾病,可通过介入封堵术治疗。

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优势

1.创伤微小:仅有微小穿刺创口,术后几乎不留明显疤痕,尤其适合老年患者和身体虚弱者。

2.恢复迅速:患者术后恢复快,短时间内即可回归正常生活。

3.安全可靠: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医生操作精准,同时,术中配备心电、血压监测等设备,全方位保障患者安全。

4.可重复性强:对于复杂或复发病症,可多次进行介入治疗,无需反复承受大创伤手术,提供了持续治疗的可能。

在临床上的体现

1.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时间就是生命,介入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关键手段。

2.慢性疾病治疗:帮助慢性冠心病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

3.心律失常治疗:消融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成为众多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4.技术发展成果: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新型材料和器械的应用,使得手术操作更加简便有效。

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 

1.完善检查:需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基础检查,同时进行心脏超声、冠脉 CTA 等影像学检查,全面评估身体状况。

2.信息告知:向医生详细告知病史、过敏史、用药情况等信息,尤其要说明是否有出血性疾病、既往手术史等细节。

3.饮食禁忌:术前 6-8 小时禁食固体食物,2 小时前可适量饮用清水。

术后护理 

1.创口护理:穿刺部位加压包扎 6-8 小时,卧床时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防止出血。定时观察创口是否渗血、肢体皮肤温度及颜色。

2.遵医嘱服药:按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至少 1 年,预防血栓形成。

3.定期复查: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需到医院复查。

4.健康生活:戒烟限酒,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心血管介入技术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成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曙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项技术将日臻完善,以更安全、高效的方式守护我们的生命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