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喉咙里一直有痰,每天咳咳咳,还咳不干净,咳着咳着就咳出血来,这其实是支气管扩张在作祟。支气管扩张究竟是怎么回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是指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堵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化脓性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管壁增厚,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是常见的慢性支气管感染性疾病。
什么原因会引起支气管扩张
常见的原因有婴幼儿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等感染、肺结核纤维组织增生和收缩牵引或支气管结核引起管腔狭窄、阻塞,肿瘤、异物吸入阻塞支气管或刺激气味如氨气吸入损伤支气管壁和反复继发感染,都可以导致支气管扩张。此外,支气管先天发育缺损和遗传因素等也是常见病因。
支气管扩张有何临床表现
慢性咳嗽、咯脓痰、反复咯血、反复肺部感染,慢性感染中毒症如食欲下降、消瘦、贫血等。
支气管扩张要怎么治疗
清除过多分泌物:使用化痰药物,稀释痰液,促进排痰。还可以配合雾化吸入、体位引流、机械排痰等方式帮助祛痰。
抗感染治疗:支气管扩张的病原菌往往是毒力较强的“超级细菌”,这就要求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抗生素并达到足够的疗程。抗生素不能滥用,以免诱发耐药,增加治疗难度。
提高免疫力:加强营养、强身健体是提高免疫力最好的方式。对于老年人、婴幼儿等免疫功能较低的患者,合理注射胸腺肽、流感疫苗等也是提高免疫力的好方法。
咯血的处理:心理:保持情绪稳定,勿紧张、急躁,情绪激动会加重出血;体位: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血块堵塞气道引起窒息;窒息急救知识:如出现胸闷、气促、咯血不畅、面色灰暗、喉部有痰鸣音、喷射性大咯血突然中止等窒息先兆时,应立即取头低脚高位,迅速吸出血块。可抱起病人双脚呈倒立位,使其上半身与地面呈45-90度角轻拍背部,以利于血块排出,并尽快挖出或吸出咽喉、鼻内血块。
手术治疗:如果经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出现大咯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往往会考虑肺切除术,就是把病变的肺组织切掉。当然,这需要医生来评估确认。
健康教育
支气管扩张感染严重,伴有高热及支气管扩张咯血等全身反应的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病室环境的清洁、安静、空气新鲜,随时更换卧具,保持床单位的整洁。
高热时按高热病人护理,出汗较多患者应注意补充液体,防止脱水。
鼓励患者尽可能多进食,食谱的选择应满足患者的生理和能量所需。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补充机体消耗,提高机体抗病的能力。
祛除病因:不少支气管扩张患者合并有慢性鼻窦炎、齿龈炎、慢性扁桃体炎,经常有脓性分泌物流入支气管,使支气管反复感染,因此,必须首先除去这些疾患,避免诱发因素。
密切观察痰量、气味、颜色和分层,及时采取痰标本送化验。
积极抗感染,根据病情及痰液的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体位引流的护理:首先应给予祛痰剂,使痰液变稀薄容易咳出,以减轻支气管感染和全身毒性反应。指导病人根据病变的部位使患侧向上,开口向下,作深呼吸、咳嗽,并辅助拍背,使分泌物在气管内震荡,借助重力作用排出体外,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雾化吸入,效果更好。患者作体位引流应在空腹时,每日可做2-4次,每次15-20分钟。作引流时要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等变化,如有呼吸困难、心慌、出冷汗等症状时应停止引流,给予半卧位或平卧位吸氧。引流完毕应协助患者清洁口腔分泌物。
怎样预防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一旦确诊是无法治愈的,所以有效预防是很关键的。首先应积极早期治疗婴幼儿的呼吸道感染,进行百日咳、麻疹等传染病的预防接种,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急、慢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学会自我监测病情,掌握体位引流,加强全身锻炼,减少急性发作,吸烟者戒烟。出现咳嗽加剧、痰量明显增多、痰变黄、变臭、痰中带血或者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