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童强  单位:安徽省界首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发布时间:2025-07-15
459

在我们的身体里,颅内动脉就如同城市的主干道,一旦出现狭窄,大脑的“交通”会随之陷入危机,它会阻碍血液正常流动,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肢体无力,甚至可能诱发严重的脑梗死,造成不可挽回的神经损伤。面对这场大脑里的“交通堵塞”,血管介入术就像一位“交通疏导员”,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它究竟是如何发挥神奇功效,疏通脑血管“生命线”的呢?让我们一同了解。

1、什么是颅内动脉狭窄?

定义

颅内动脉狭窄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颅内动脉管腔变窄,造成脑部血液供应的一种病理状态。其多由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等因素引起。

特点

症状隐匿性: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狭窄程度加重,才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梗死等相关症状。

发病渐进性:颅内动脉狭窄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血液流动受到的影响也逐渐加重。

病情复杂性:颅内动脉狭窄常与多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相互关联,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病情的复杂性。

 2、血管介入术如何疏通大脑里的“交通堵塞”

血管介入术是一种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导丝等介入器材,经血管途径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微创技术。目前,在颅内动脉狭窄治疗中,血管介入术主要包括如下两种:

球囊扩张成形术

原理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通过将带球囊的导管插入颅内狭窄动脉部位,充盈球囊产生径向压力,使狭窄部位的血管壁扩张,从而增大血管内径,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同时,球囊扩张还可使狭窄处的粥样硬化斑块被挤压、破裂,重新分布在血管壁内,进一步增加血管通畅性。

优点

创伤小:相比传统的开颅手术,仅需通过血管穿刺插入导管进行血管内操作,对患者身体的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效果显著:能迅速扩张狭窄血管,改善脑部供血。

缺点

再狭窄风险:血管弹性回缩和内膜增生可能导致再狭窄,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血管损伤:球囊扩张过程中可能导致血管壁撕裂、夹层形成等并发症。

适用范围有限:对于严重钙化、长段狭窄或血管迂曲严重的患者,球囊扩张成形术的效果可能不理想。

支架植入术

原理

在球囊扩张狭窄血管后,将支架(一般为网状或管状结构,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支撑力。)置入病变部位。支架会撑开并固定在血管壁上,像一个支撑结构一样,保持血管的通畅,防止血管因弹性回缩或其他原因再次狭窄,从而持续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

优点

支撑效果好:能有效撑开狭窄血管,提供持久的支撑力,长期维持血管通畅,保障脑部血供。

安全性较高:在影像学设备的精确引导下进行操作,定位准确,手术风险相对较低。而且与开颅手术相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缺点

血栓形成风险:支架作为异物置入血管内,可能会激活凝血系统,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因此患者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增加了出血风险。

再狭窄可能:尽管支架能降低再狭窄几率,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可能与血管内膜增生、患者自身血管条件等因素有关。

手术适应证严格:如严重迂曲、钙化的血管,或者狭窄程度过于严重、病变长度过长的情况,支架植入的难度和风险会增加,可能不适合该手术。

3、介入治疗的术后管理

预防血栓形成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术后通常需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药物;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脂,还具有稳定斑块、抗炎等作用。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建议患者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戒烟限酒;运动: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警惕血管再狭窄

术后需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血管再狭窄的迹象。

综上,血管介入术以其微创、高效的优势,可为大脑内发生动脉狭窄的“交通要道”快速疏通堵塞;但需要提醒的是,术后严格的管理、定期的复查、健康生活方式的坚持,都是巩固治疗效果、预防病情复发的关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