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周病是牙龈炎和牙周炎的总称,由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长期堆积引发。若不及时干预,细菌及其毒素会持续侵蚀牙龈、牙槽骨等支撑牙齿的“地基”,最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预防牙周病,绝非难事,关键在于科学的日常护理和定期的专业干预。
牙周病的早期症状:牙龈红肿、松软: 健康的牙龈是粉红色、坚韧且紧贴牙面的;发炎的牙龈则呈鲜红或暗红色,质地变得松软肿胀。刷牙或使用牙线时出血: 这是牙龈炎症的明确标志,千万别简单归咎于“上火”或“刷牙太用力”。持续性口臭(口腔异味): 牙菌斑堆积、牙龈发炎以及牙周袋内细菌发酵代谢产物,是顽固口臭的重要来源。进展期症状则出现牙龈萎缩、牙根暴露: 炎症导致支撑组织破坏,牙龈向牙根方向退缩,敏感的牙根部分暴露在外,遇冷热酸甜易酸痛。牙缝变大: 牙龈萎缩和牙槽骨吸收的直接结果。牙齿松动、移位: 牙槽骨被严重破坏,牙齿开始松动,甚至出现位置移动。咀嚼无力或疼痛: 牙齿松动导致咬合功能下降,严重时咀嚼会感到疼痛。牙齿脱落: 牙周病晚期最严重的后果。更需警惕的是牙周病能显著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感染、类风湿关节炎、早产及低体重儿等风险。
对抗牙周病,“防”远胜于“治”
1、清洁:从“表面功夫”到“细节控菌”
巴氏刷牙法是金标准: 牙刷毛倾斜45度角,对准牙龈沟(牙龈与牙齿交界处),轻轻加压,使刷毛部分进入龈沟, 约2-3颗牙的宽度做短距离水平颤动(幅度约1mm),避免大幅度拉锯式横刷(会损伤牙龈和牙齿)。确保刷到牙齿的每一个面,刷前牙内侧面时,可将牙刷竖起来上下拂刷。 每次刷牙至少2-3分钟,早晚各一次,睡前刷牙尤为重要。选择小头软毛牙刷或质量可靠的电动牙刷,牙刷每3个月更换一次或刷毛变形时立即更换。
牙线: 每晚睡前使用一次,牙线轻柔滑入牙缝,呈“C”字形包绕牙面上下刮擦。
牙缝刷(间隙刷): 适合牙缝较大、牙龈已萎缩者。选择能自由进出牙缝的刷头,水平来回清洁牙缝两侧,每日使用一次。
冲牙器:利用水流冲击清除食物残渣和部分松软菌斑,特别适合戴牙套、有固定假牙者。
舌苔清洁: 舌头表面是细菌滋生的温床。用牙刷背面的刮舌板或专用舌苔刷轻轻由后向前清洁舌苔,能有效减少细菌总量和口臭。
牙膏搭配: 日常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如果因牙龈萎缩出现牙齿敏感,可配合使用抗敏感牙膏。
漱口时机: 饭后清水漱口,30分钟后再刷牙。
2、专业干预
定期口腔检查与洁治(洗牙): 建议每6个月至1年进行一次。
超声波洁治能有效清除龈上牙结石;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深度清洁): 若已形成牙周袋和龈下结石,牙医会使用特殊器械深入袋内,彻底清除附着在牙根表面的菌斑、牙石和病变组织,并使根面光滑,促进牙龈愈合。
注意:洗牙不会把牙缝洗大或洗松牙齿,它清除的是本不该存在的、导致牙龈萎缩和骨吸收的牙结石。
早筛早治是关键: 牙龈出血就是最明确的预警信号! 在牙龈炎阶段,及时
就医干预;发展到牙周炎,治疗则变为控制炎症、阻止进一步破坏。牙周炎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接受系统治疗(如龈下刮治)和终身维护(定期复查和支持治疗)。
3、生活习惯:远离“促炎”诱因,为口腔健康加分
坚决戒烟
严格控制高糖、粘性食物的摄入频率和总量
补充富含维生素C、钙和磷等食物摄入
有效压力管理:长期压力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口腔感染风险。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如规律运动、冥想、培养爱好、保证充足睡眠。
按摩牙龈:洗净双手,用食指指腹轻揉牙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若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就医:
牙龈自发性出血或流脓
牙齿松动度持续增加
牙龈肿胀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
预防牙周病,是一场需要终身坚持的“口腔保卫战”。从每天3分钟的认真刷牙,到每年一次的专业洁牙,微小习惯的改变就能显著降低疾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