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利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发布时间:2025-08-01
1588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疾病,虽然目前医学水平在不断进步,但仍未研发出治疗的特效药来治愈它,致使其在全球疯狂肆虐蔓延导致感染人数逐年增加。至2024年底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已增至135.5万人,比2023年增加了6.5万人;在全球现存感染者中我国占比3.5%,其中青年感染者年增长率高达7.2%,形势比较严峻。因此,帮助大学生正确掌握防艾知识、提高防控意识尤为重要。

一、基本认知:从源头了解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AIDS),该病是由人类的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该病毒会逐步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感染者容易受到各种疾病侵袭,严重时可因并发感染或肿瘤而致命。

HIV传播的途径分析:

1.性传播:包括异性、同性及双性性接触,也是最常见的传播形式;

2.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纹身器具、针灸针头或接触未经检测的血液制品;

3.母婴传播:在妊娠、分娩、哺乳过程中母亲将HIV病毒传染给婴儿。

二、自我保护:行为预防从日常做起大学生应树立远大理想,远离不良诱惑。在日常生活中需做好以下预防措施来守护健康:1. 理性对待性行为性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应理性对待性行为,应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要过早发生不安全性行为。

2. 稳定性关系与忠诚伴侣保持单一固定的性伴侣,避免高危行为和多伴侣性行为,是减少艾滋病传播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途径。

3. 正确使用安全套安全套能有效的阻断HIV病毒通过性行为传播,在进行性行为时应全程规范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使用后并妥善处理。

三、参与教育:从“知情”走向“共行”为加强防艾宣传的效果和覆盖面,大学生应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控宣传工作: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讲座、知识竞赛、展览等活动,提升自我认知;

2.通过正规渠道传播权威资料,避免产生误解和恐慌;

3.提倡尊重和理解,避免“谈艾色变”,营造包容、和谐的校园氛围。

四、警惕高风险行为:防患于未然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筑牢健康防线、防患于未然,大学生应远离以下高危行为:

1. 抵制毒品及共用注射器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任何形式的吸毒都存在巨大的感染风险。特别是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是HIV传播的高危途径,大学生要远离毒品,做到“青春无毒”。

2. 拒绝非正规输血与操作

拒绝到非正规的医疗或美容机构进行输血、抽血、拔牙、打耳洞、纹身、美

容等。应到正规有资质、消毒规范的机构进行。谨记,操作过程中必须使用一次

性无菌或严格消毒的器械,避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增加感染风险。

3. 注重伤口处理与个人卫生如不小心受伤流血或皮肤破损时,务必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为避免造成交叉感染,可使用手套或纸巾隔离血液不让其与人体或与他人血液、体液等直接接触。

4.拒绝共用卫生用品

在日常生活中为避免增加感染风险,请勿共用牙膏、剃须刀等可能残留血液的个人用品。

5.高危防护保护

1)定期检测

发生高危行为后(如:多伴侣或无保护性行为)4-12周应及时到专业结构或医院进行HIV抗体检测。

2)暴露后预防服药

在发生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或服用阻断药物治疗。

五、树立包容观念:尊重与关爱同行不要歧视或孤立HIV感染者,应多一些关怀和关爱,营造一个尊重、包容、和谐的校园环境。目前社会上个别人对艾滋病感染者仍存在误解与歧视,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这样不利于防控工作的开展。

1.在传播途径中HIV并不会通过握手、拥抱、共用餐具等日常接触传播;

2.理性看待感染者的处境,给予情感与心理支持;

3.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4.消除偏见和歧视、传递温暖。

六、总结与展望:青春健康从“我”做起为打赢艾滋病这场防控战,守护人类的健康,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参与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大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治愈艾滋病这个难题终将会被攻破。作为当代大学生应牢牢掌握艾滋病防控知识,提升防控意识,同时利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控工作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