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东霞  单位:大竹县中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2
31

腹部手术后,不少患者会遭遇腹胀、排气困难的困扰,主要是因为手术操作刺激肠道,加上术后长时间卧床,肠道蠕动减缓,气体和内容物排出受阻,不仅影响舒适度,且可能延缓康复进程。面对这类问题,可从饮食调整、日常护理和康复动作锻炼三方面着手改善,其中科学的康复动作能有效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帮助身体更快回归正常状态。

一、饮食管理

术后早期需严格遵循医嘱进食,通常从清流质饮食开始,比如米汤、稀藕粉等,这类食物易消化,不会给肠道增加过多负担。待肠道功能初步恢复后,再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最后转为普通饮食。进食时要注意细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防止过多空气随食物进入胃肠道。同时,要减少易产气食物的摄入,像豆类、洋葱、红薯、碳酸饮料等,这些食物容易在肠道内产生大量气体,加重腹胀。另外,少食多餐也很关键,每天可安排 5-6 次小餐,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减轻肠道消化压力。

二、日常护理

术后要注意腹部保暖,寒冷刺激可能会进一步抑制肠道蠕动,可适当用热水袋热敷腹部,但需控制温度,避免烫伤皮肤,热敷时间每次 15-20 分钟即可。还要密切观察排气情况,若长时间未排气,不要盲目用力,可适当轻柔按摩腹部,促进肠道蠕动。按摩时需顺时针方向,从右下腹开始,沿着结肠走向向上、向左、再向下循环按摩,力度要轻柔,每次按摩 10-15 分钟,每天可进行 2-3 次。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多喝温开水,有助于软化粪便,促进肠道内容物排出,缓解腹胀。

三、康复动作

在肠道功能恢复过程中,康复动作的作用尤为重要。不过,康复动作的开展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医生评估允许下床活动后再逐步进行,避免过早运动影响伤口愈合。

第一种是腹式呼吸训练,这种训练适合术后早期在床上进行。患者取平卧位,双腿自然伸直,双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部。吸气时,用鼻子缓慢吸气,使腹部隆起,双手能感受到腹部的扩张,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用嘴巴缓慢呼气,腹部自然凹陷,双手轻轻按压腹部,帮助气体排出。每次训练 10-15 分钟,每天进行 2-3 次。腹式呼吸能通过腹部的起伏运动,温和地刺激肠道,促进肠道蠕动,同时还能放松身心,缓解术后焦虑情绪。

第二种是床上翻身活动,术后第 1-2 天,在医护人员协助下进行床上翻身。先将双腿屈膝,双脚踩在床面上,双手抱住对侧肩膀或腰部,然后缓慢向一侧转动身体,保持 3-5 分钟后再缓慢转回原位,接着向另一侧翻身。每次翻身时要注意保护伤口,避免牵拉伤口引起疼痛。床上翻身能改变身体体位,打破肠道的静止状态,促进肠道内气体和内容物的流动,有效缓解腹胀。

第三种是床边站立与行走训练,当患者体力逐渐恢复,能在床上坐稳后,可开始进行床边站立训练。先在床边坐起,双腿下垂,适应 5-10 分钟后,在家人或医护人员搀扶下缓慢站立,保持站立姿势 10-15 分钟,若没有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再逐渐开始行走训练。初始行走距离控制在 10-20 米,速度缓慢,每天行走 2-3 次,之后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次数。站立和行走属于全身性运动,能通过身体的活动带动肠道蠕动,加快气体排出,同时还能增强体力,促进整体康复。

第四种是腹部按摩操,在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明显疼痛时可进行。患者取平卧位,双腿屈膝,放松腹部肌肉。双手搓热后,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按摩力度由轻逐渐加重,以感觉舒适、无疼痛为宜。每次按摩 15-20 分钟,每天 1-2 次。腹部按摩操能直接作用于肠道,促进肠道血液循环,增强肠道蠕动功能,帮助排气和排便,缓解腹胀症状。

总之,腹部手术后腹胀、排气困难是常见的术后反应,只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配合适当的康复动作锻炼,大多数患者的肠道功能都能在短期内逐渐恢复。患者要保持耐心,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同时注意观察身体变化,有异常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才能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