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一听到“电子支气管镜”,很多人心里就咯噔一下,脑中浮现的是“管子插进肺里”的画面,难免觉得不适甚至紧张。但在临床上,电子支气管镜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检查方式。对长期咳嗽、咯血,胸部CT发现肺部阴影、结节、肺不张,气道异物或吸入性肺炎,需要获取肺部深部痰液或组织活检的患者来说,它就是医生“看清肺里情况”的好帮手。为了让这项检查更顺利、安全,提前准备非常关键。那么,在做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前,我们到底要做哪些准备?不妨一步步来看看。
它是“看清肺里”的小镜头
先了解一下它的“真面目”。电子支气管镜是一根细长柔软、前端带摄像头和光源的仪器,能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支气管,医生借助它能直接看到气管、支气管内部的结构。如果说CT是“隔空拍照”,那电子支气管镜就是“带着摄像机进去实地勘察”。不仅能看到病变,还可以顺便取活检、做灌洗、止血甚至取出异物,是一项兼具诊断与微创治疗的技术。
为什么术前准备这么重要?
虽然是微创检查,但毕竟要深入气道,过程中可能引起咳嗽、恶心、短暂胸闷等不适。部分患者还需要活检或灌洗操作,存在轻微出血风险。如果准备不到位,不仅增加不适,还可能影响检查质量。做好术前准备,是让医生“看得更清楚”、让患者“更舒适”的前提。
检查前一天,要记住这些事
1.保持心态平稳,不必太紧张。许多人一听说要插管就感到恐慌,担心呼吸不过来,其实支气管镜细如小指,操作医生经验丰富,还会用局部麻醉或镇静药控制不适。很多患者检查完后都说“原来没那么难受”。
2.药物要提前沟通,不能擅自处理。如果正在服用降压药、降糖药、抗凝药(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要在术前告知医生。有些药物可能影响止血或麻醉反应,医生会决定是否需要停用或调整。
3.饮食要控制,严格遵守空腹时间。通常要求检查前禁食6-8小时,禁饮2小时,也就是早上做检查的人,从午夜开始就不要再进食,检查前2小时不要饮水。这是为了避免操作中发生呕吐、误吸等并发症,也有助于减少气道分泌物,让医生看得更清楚。
检查当天,还有几点细节要注意
1.早起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虽然检查不是从嘴巴深处进入,但口腔清洁可以降低感染风险。不要喷香水或使用刺激性口气清新剂,以免引发咳嗽或恶心。
2.穿衣舒适,方便操作。建议穿宽松、便于穿脱的衣物,不要戴饰品或化妆。女士特别要注意不要涂口红,以免影响操作或污染镜头。
3.携带好所有相关资料。包括身份证、医保卡、检查申请单、既往CT片、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报告等。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活检,医生会根据影像资料和血液情况现场判断。
4.取下饰品、假牙。
避免影响操作或误吸。
携带必要物品:检查报告,纸巾,毛巾2条。
检查报告(胸部CT/X光片、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帮助医生精准操作,毛巾垫在胸口防止弄脏衣物及盖住眼睛缓解紧张情绪,纸巾擦拭痰液。
6.家人陪同。若使用镇静药物,术后可能会出现短暂意识模糊或疲倦感,不适合独自驾车或行动。安排家属陪同,一方面更安心,另一方面也方便及时沟通检查结果。
有些特殊情况,一定要主动说明
曾有麻醉药过敏史。
有心律不齐、冠心病、脑梗死史或装有心脏起搏器。
近期出现严重咳嗽、气喘或呼吸困难。
孕妇或计划怀孕女性。
以上这些情况并不意味着不能做检查,但必须让医生提前知情,以便制定更安全的检查方案。
检查结束后该注意些什么?
麻药作用一般在检查后1到2小时后逐渐消退,在这之前不要吃东西,以免引起呛咳、甚至误吸。
若咽喉稍有不适、痰中带少量血丝,大多是正常反应,不需惊慌。
若出现持续咯血、呼吸困难、发热等情况,应立即联系医院处理。
活检或灌洗标本的病理或微生物结果一般在几天后出具,医生会安排复诊告知。
备好心理和身体,检查就不会难
电子支气管镜并非“恐怖工具”,它是帮助医生“走进肺里”找病因的利器。尽管过程可能略有不适,但只要了解清楚、准备充分、积极配合,绝大多数人都能顺利完成检查,且获益良多。
它就像一双会“看”的眼睛,帮我们识别那些藏在肺里的蛛丝马迹。既然是为健康服务的工具,就无需被它的“外形”吓倒。准备得越周全,检查越顺利;心情越放松,体验越轻松。
健康这件事,始终要靠我们和医生一起努力。而一次规范、科学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或许就是发现问题、避免拖延的关键一步。勇敢面对、科学准备,就是对自己最好的照顾。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