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的症状包括胃痛、胃酸过多、消化不良等。由于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应了解该疾病相关知识,做好科学预防。
慢性胃溃疡病因
遗传:在胃溃疡中,尤其是男性的亲属中,其发病率高于一般人,有时可见到一些家族中的几代人都有消化性溃疡,分居两地的双生子同患本病的事例也偶有发现,揭示本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饮食:食物对胃黏膜同样有物理的或化学性的损害。酒精在本病病因上有无作用至今尚无定论,但多数人认为酒癖者易患本病。此外,营养不良、暴饮、暴食都可诱发胃溃疡病。
情绪:持续强烈的精神紧张和忧虑、沮丧等情绪,长期过度的脑力劳动,缺乏应有的调节与休息,对胃溃疡的发病和病情加重有一定影响。
吸烟:吸烟作为胃溃疡形成的一个条件和使已有的溃疡加重,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药物: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糖皮质激素已被列为致溃疡的物质。其中阿司匹林是最主要的致溃疡药物,可以引起胃溃疡。
某些疾病:如胃泌素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肝硬化、肾功能不全及小肠切除过多的患者,患溃疡病的概率也比较高。如肺气肿的病人,可能是由于局部黏膜的抗酸能力降低而引起胃溃疡。
慢性胃溃疡的危害
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慢性胃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当胃溃疡侵及胃壁血管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胃出血,表现为黑便、呕血等症状。症状轻者可能仅表现为黑便,而严重者可能出现呕血,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胃穿孔。慢性胃溃疡患者若不及时治疗,溃疡面可能逐渐加深,最终突破胃壁的浆膜层,形成胃穿孔。胃穿孔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可出现剧烈腹痛、腹膜炎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腹腔内或相邻脏器的大出血和严重感染,危及生命。
幽门梗阻。幽门梗阻是慢性胃溃疡的另一常见并发症。当胃溃疡病灶发生于幽门口附近时,容易形成疤痕组织,进而导致幽门口狭窄梗阻。幽门梗阻的患者可能出现呕吐、进食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癌变。虽然慢性胃溃疡转化为胃癌的概率相对较低,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长期存在的胃溃疡,加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的作用,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慢性胃溃疡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癌变风险。
预防措施
规律饮食: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以减轻胃部负担。遵循定时定量、细嚼慢咽的原则,避免过饱、过饥。
饮食清淡: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过于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多食用含热量、蛋白质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水果、蔬菜,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物、辛辣食物。戒烟限酒可以减少胃黏膜的损伤,降低胃溃疡的发生风险。
保持心情愉悦:生活中应重视情绪健康,及时调节。要尽快摆脱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学会放松,避免精神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规避因不良情绪导致的胃黏膜血管收缩,达到保护胃黏膜的目的。因此,生活中应将“养胃需安神”作为基本准则,尽量减少不良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刺激。
避免滥用药物: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也容易损伤胃黏膜,增加溃疡的风险,应尽量避免使用。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治疗胃溃疡,防止病情恶化。定期进行胃肠道体检也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问题。
注意口腔卫生:口腔卫生不好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和修复,因此保持口腔清洁有助于预防胃溃疡的发生。
切断传染途径:相关研究指出,胃溃疡与寄居在胃黏膜表层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可通过唾液或不洁食物传染。因此,应注意饮食卫生,不与胃溃疡患者共用餐具,并避免接吻等密切接触。
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生活习惯,多做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练太极等,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