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汉勇  单位:南宁市西乡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09
252

在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课桌椅是陪伴他们时间最长的“伙伴”。根据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我国现阶段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高达51.9%。而课桌椅高度不合理不仅会加速近视发展,还可能引发脊柱侧弯、驼背等体态问题。

课桌椅高度:如何成为视力“隐形杀手”

1.视距失衡:近视的“催化剂”。当课桌椅高度与孩子身高不匹配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会偏离科学标准约33厘米。

2.坐姿扭曲:脊柱与视力的“连锁反应”。不合适的课桌椅会迫使孩子采取扭曲坐姿,如弯腰驼背、头部前倾。这种姿势不仅压迫脊柱,还会改变眼球与书本的垂直角度,导致光线折射异常,进一步加重眼睛负担。

3.环境光线:被忽视的“帮凶”。课桌椅高度不合理还可能影响台灯照射角度。若桌面过高,台灯光线可能直接照射眼睛,引发眩光;若桌面过低,孩子头部遮挡光线,导致阅读区域明暗不均。这两种情况均会加速视疲劳,诱发近视。

健康风险:从近视到体态的“多米诺效应”

1.近视:不可逆的视力损伤。长期使用不匹配的课桌椅,孩子可能因视疲劳频繁揉眼、眯眼,导致角膜曲率改变,眼轴增长。一旦近视度数超过600度,将增加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等并发症风险。

2.脊柱侧弯:体态与健康的双重危机。课桌椅过高或过低会迫使孩子单侧发力维持平衡,导致脊柱两侧肌肉受力不均。轻度脊柱侧弯可能引发腰背疼痛,重度侧弯(超过40度)则需手术治疗,且可能压迫心肺功能。

3.血液循环受阻:影响学习效率。若椅子过高导致双脚悬空,或桌面过低迫使孩子蜷缩身体,会压迫下肢血管,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孩子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频繁打哈欠等表现,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科学调整:给课桌椅“量体裁衣”

桌子高度与椅子高度之差叫作“桌椅高差”,桌椅高差是对坐姿影响最大的因素。使用不可调式书桌椅时,可以根据对照表选择调整至合适的“桌椅高差”,按照“儿童青少年坐于椅子上时大腿与小腿垂直、背挺直时上臂下垂其肘部应低于桌面3~4厘米”的原则调整坐姿。

1.精准测量,对号入座。

身高119厘米以下:桌面高度49厘米,椅面高度27厘米。

身高113~127厘米:桌面高度52厘米,椅面高度29厘米。

身高120~134厘米:桌面高度55厘米,椅面高度30厘米。

身高128~142厘米:桌面高度58厘米,椅面高度32厘米。

身高135~149厘米:桌面高度61厘米,椅面高度34厘米。

身高143~157厘米:桌面高度64厘米,椅面高度36厘米。

身高150~164厘米:桌面高度67厘米,椅面高度38厘米。

身高158~172厘米:桌面高度70厘米,椅面高度40厘米。

身高165~179厘米:桌面高度73厘米,椅面高度42厘米。

身高173~187厘米:桌面高度76厘米,椅面高度44厘米。

身高180厘米以上:桌面高度79厘米,椅面高度46厘米。

2.动态调节,适应成长。孩子身高增长迅速,课桌椅需每学期调整一次。若学校配备可升降课桌椅,可直接根据身高刻度调节;若为固定课桌椅,可通过以下方法临时调整。

桌面过高:在椅子上加厚坐垫,同时脚下垫高,保持大腿与小腿垂直。桌面过低:在桌面下方垫高木板,或使用可调节高度的阅读架。

家长行动指南:打造家庭“护眼学习角”

1.定期测量身高,记录成长曲线。每三个月测量一次孩子身高,根据变化及时调整课桌椅高度。若孩子身高增长超过5厘米,需重新评估桌椅匹配度。

2.避免“将就”使用餐桌或床。餐桌高度通常为75~80厘米,远高于儿童学习需求;床上阅读易导致视距过近、光线不足。家庭应配备专用学习桌椅,并确保其可调节性。

3.关注孩子行为信号。若孩子频繁抱怨“脖子酸”“眼睛累”,或出现歪头、趴桌等行为,可能是课桌椅高度不合理的表现,需立即检查调整。

课桌椅高度虽小,却关乎孩子的视力、脊柱与学习效率。家长和学校需以科学态度对待这一“细节”,通过精准测量、动态调节和细节优化,为孩子打造健康的学习环境。近视防控不仅是戴眼镜或做眼保健操,更是从每一处细节中守护孩子的光明未来。从今天起,为孩子的课桌椅“量体裁衣”,让成长之路更加挺拔、清晰。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