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文浩  单位:盐亭县大兴回族乡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7-29
961

肛周脓肿在肛肠科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急症,患者会表现为肛肠周围红肿、疼痛以及发热等,严重时甚至溃破流脓。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很大几率发展成肛瘘,致使长期存在分泌物渗出、肛门瘙痒甚至失禁的风险。但在临床上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术后管理策略,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肛瘘的发生几率。本文详细科普肛周脓肿术后中西医结合防肛瘘的有效措施。

西医的干预措施

1.彻底清创及内口处理

肛周脓肿主要由于存在肛腺感染,如果手术仅切开脓肿引流,但没有完全清除感染源头,则会导致复发率极高。因此现代肛肠科强调“一次性根治术”,即在术中通过探针或超声对内口做到精准定位,将坏死组织及感染肛腺彻底清除,并为患者建立通畅的引流通道,从而降低二次感染的风险。

2.规范化伤口护理

患者在术后需坚持每日换药,这对预防肛瘘非常关键。医生会使用生理盐水或者含抗生素溶液对创面进行清洁,以清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避免伤口假性愈合。患者也要严格根据医嘱配合换药,不能自行停药或者更换敷料,以免细菌滋生。如伤口存在红肿、渗液增多或者发热情况,要立即复诊。

3.合理使用抗生素

患者术后短期使用抗生素可以控制感染的扩散,但要严格掌握用药的疗程。若过度依赖抗生素,可能导致滋生耐药菌,使后续的治疗更加困难。建议患者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同时联合局部用药(如肛用栓剂)以提高疗效。

4.调整生活习惯

术后饮食中,应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促进肉芽生长以及排便通畅。在创面未完全愈合之前,避免摄入辛辣及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患者日常应养成定时的排便习惯,避免久蹲或用力排便。如果有便秘情况,可以根据医嘱使用乳果糖等温和的缓泻剂。

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之后再逐步增加一些轻度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要避免久坐或久站,以防压迫伤口。

中医的特色疗法

1.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可以清热消肿并促进创面愈合。因此,患者术后可每日使用中药煎汤熏洗肛周,这样可以清洁创面、缓解疼痛并促进血液循环。常用的中药熏洗方剂包括祛毒汤、苦参汤以及止痛如神汤等。

祛毒汤中的瓦松、马齿苋、五倍子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可以用于急性感染期;苦参汤中的苦参、黄柏、地肤子能燥湿止痒,缓解分泌物的刺激;止痛如神汤中的秦艽、桃仁、皂角刺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可以减轻术后的瘢痕挛缩。

2.外敷药膏

在中医外科的经典药膏中,三黄膏(黄连、黄芩、黄柏)可以清热解毒,九华膏(滑石、月石、龙骨)可以收敛生肌。如果是高位复杂性肛瘘,可以采取“药捻疗法”,即将提脓去腐的紫草膏制成细条状,插入瘘管深处,每天更换,使其逐步腐蚀坏死组织,并促进新肉生长。

3.挂线疗法

挂线术是利用橡皮筋的机械切割作用缓慢剖开瘘管,同时利用慢性炎症刺激,使切口边缘粘连固定,以防肛门失禁。在现代改良挂线术中,结合中药坐浴,可以缩短患者的疗程,同时减少术后的疼痛。

中西医结合防肛瘘的思路

在急性期,西医手术以清创为主,再辅以中医疗法(如口服透脓散)以达到清热凉血的目的。

在恢复期,以中医外治法为主导,配合西医抗生素,以预防术后感染。

在巩固期,可通过中药调理患者体质(如用补中益气汤改善气虚),再结合提肛运动,以增强括约肌功能,预防肛瘘复发。

预防肛瘘的长期管理措施

肛周脓肿术后,即使恢复表现良好,患者仍需做好长期管理,并坚持以下措施:

其一,保持肛周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肛周,每次便后使用湿巾替代干纸擦拭。

其二,定期复查。术后三个月内每两周复查1次,通过肛门超声监测是否存在隐性瘘管。

其三,提升免疫力。通过规律作息、坚持适度运动、接种流感疫苗等,减少相关感染的诱因。

总之,肛周脓肿术后,通过采取中西医结合的合理护理措施,不仅能促进患者更快恢复,还能降低感染、预防肛瘘发生,从而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