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韦婷  单位: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03
1957

每年秋冬交替之际,随着昼夜温差增大、病毒活性增强,小儿腹泻便迎来高发期。家长们常常以为腹泻是“小病”,多喝点水就好,然而对婴幼儿而言,腹泻背后隐藏的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病情恶化,绝非可以掉以轻心。尤其是在轮状病毒感染流行的季节,腹泻来势汹汹,被称为“秋季腹泻”或“拉肚子秋老虎”。

什么是轮状病毒肠炎

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也可经空气飞沫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感染后,病毒侵袭小肠上皮细胞,引起细胞破坏,导致食物和水分吸收障碍,从而引发腹泻、呕吐和发热等症状。该病毒在秋冬季节活跃度明显升高,尤其在托幼机构中传播迅速。感染对象以6个月到2岁婴幼儿为主,感染后大多呈自限性过程,即数日后可自行缓解,但症状较剧烈,极易引起脱水,需特别关注。

如何识别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感染常表现为突发性腹泻,大便稀水样、量多、次数频繁,常达每日5~10次,部分超过10次;呕吐多见于病初24小时内,为首发症状;多数患儿伴有中低度发热,个别可能高热;同时还会出现精神差、食欲减退、轻度腹胀或腹痛。若孩子出现口唇干燥、哭无泪、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需格外警惕。病程一般持续3~7天,呕吐多在前两天明显,腹泻可能更久。如症状加重或脱水明显,应及时就医。

居家护理的五个关键点

预防脱水:腹泻时最大风险是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关键在于及时补水。轻中度腹泻应首选口服补液盐,含钠、钾、葡萄糖,有助水分吸收。建议少量多次喂,每隔5~10分钟喂几口,呕吐后稍作暂停再继续。切勿用白水、果汁或饮料替代。如频繁呕吐、无法进食或脱水明显,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静脉补液。

合理安排饮食: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奶粉宝宝可照常喂养,必要时选用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添加辅食的孩子可给予米汤、粥、水煮面、软面包、熟苹果泥、土豆泥等;避免生冷、油腻、高糖、高纤维食物,如:果汁、奶茶、冰品等;暂停蛋类、豆制品及刺激性食物,待症状改善后逐步恢复。

观察大便和尿量: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排便次数、性状变化和尿量。大便若由稀水状逐渐成形,说明病情好转;若出现血便、脓便,提示可能为细菌感染,应及时就诊。尿量是判断脱水程度的重要参考。若6小时以上未排尿、尿少且颜色深黄,可能已中度脱水,需要警惕。

防止交叉感染:给患儿使用专用毛巾、餐具,每日消毒;经常为患儿洗手,尤其在如厕、换尿布、进食前后;勤洗玩具、擦拭门把手、遥控器等高频接触物品;更换尿布后及时丢弃,并彻底洗手;患儿病情稳定前避免带去幼儿园或公共场所。

合理使用药物: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是身体自我清除病毒的过程,一般不推荐随意使用止泻药,尤其是一些成人使用的药物如喹诺酮类、止泻颗粒等,可能适得其反。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部分儿童可从中获益。对高热、剧烈呕吐等症状,可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退热药或止吐药。

是否需要去医院

虽然大多数轮状病毒感染可以在家中护理,但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出现明显脱水表现,如哭无泪、眼窝凹陷、口干、尿少;发烧超过39℃,持续不退;持续呕吐、无法进食或口服补液;大便呈血样、脓样;精神萎靡、嗜睡或反应迟钝;腹痛剧烈或持续哭闹不安。医生可通过评估孩子的脱水程度、病情进展,决定是否需要住院观察或给予静脉补液。

可以预防吗?疫苗接种是关键

目前轮状病毒虽无法完全避免,但通过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重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将轮状病毒疫苗纳入婴儿常规免疫流程。我国目前使用的轮状病毒疫苗主要包括口服五价重配疫苗和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分别适用于不同月龄段婴幼儿,家长可根据接种时间表咨询当地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疫苗虽不能完全阻断感染,但可降低住院率和重症率,是保护孩子健康的重要手段。

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幼儿秋冬季节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虽然大多预后良好,但因其起病急、脱水快、传染性强,需要家长足够重视。科学的居家护理应以补液为核心,配合合理饮食、监测病情、保持卫生,避免盲目用药,才能有效缓解病情,帮助孩子平稳度过“秋老虎”。孩子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怎么应对。让科学护理成为家庭的常识,是每一位父母给孩子最基本的保护。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