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日常生活中,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身体不适症状,很多人会将其简单归咎于“吃坏肚子”,认为忍一忍或吃点止泻药就能缓解。然而,当腹泻症状持续不止时,背后可能隐藏着更严重的健康问题——肠炎。若忽视这种警示信号,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甚至影响肠道功能,因此必须提高警惕,科学认识和应对肠炎。
肠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小肠和结肠的炎症,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肠炎和慢性肠炎,不同类型的肠炎在病因和表现上存在差异。急性肠炎多由感染引起,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和寄生虫。夏季气温较高,食物易变质,若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不洁水源,就可能引发急性肠炎,通常在感染后几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症状,除了频繁腹泻,还可能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表现,腹泻物多为水样或糊状,严重时可能带有黏液或脓血。
慢性肠炎则多与长期的肠道刺激有关,如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经常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或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慢性肠炎的腹泻症状相对缓和,但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可能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患者还可能出现腹部隐痛、腹胀、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长期的慢性炎症会损伤肠道黏膜,影响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严重时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等并发症,对身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当出现腹泻不止的情况时,正确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盲目止泻或忽视病情都可能延误治疗。首先,要密切观察自身症状,记录腹泻的次数、粪便的性状、是否伴有腹痛、发热、呕吐等其他不适,这些信息对医生诊断病情非常重要。其次,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会导致身体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容易引发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适量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以及牛奶、豆浆等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影响肠道恢复。
如果腹泻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腹泻次数增多、粪便带血或黏液、发热体温超过38.5℃、剧烈腹痛、脱水(如口干、尿少、头晕、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粪便常规、血常规、肠镜等,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治疗肠炎的药物主要包括抗感染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止泻药物、肠道黏膜保护剂、益生菌等,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行选择,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
总之,腹泻不止并非小事,可能是肠炎发出的警示信号。我们要提高对肠炎的认识,了解其病因、症状、应对措施,在出现腹泻不止的情况时,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避免延误病情,保护肠道健康,维护身体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