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丹  单位: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1
1559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高发的脑血管疾病,偏瘫是其最常见的后遗症,症状是一侧肢体无力、活动受限,甚至完全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针灸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有丰富经验,主要是针刺穴位、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那么,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中医针灸康复护理方法有什么呢?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一、脑卒中偏瘫中医针灸有什么作用?

脑卒中偏瘫主要是由于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运动中枢受损,引起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中医认为偏瘫的核心病机是“气血逆乱、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失常,经络阻滞,肢体失去濡养,出现肢体无力、麻木、活动不利等症状。针灸康复的作用较为良好,主要是针刺特定穴位激发经络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经络阻滞状态,调节全身气血分布,补充气血不足。

二、针灸康复的常用方法有什么?

1. 体针疗法

体针是针灸康复中最常用的方法,按照偏瘫部位选择不同穴位分期治疗,急性期以醒脑开窍、疏通经络为主,重点改善肢体麻木、无力等初始症状,可选取的穴位数量较多,头面部选取百会、人中、风池,上肢选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选取环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刺手法轻柔,避免强刺激,每次留针20-30分钟;恢复期以增强肌力、改善肢体协调性为主,促进肢体主动活动,上肢选取肩贞、手三里、内关、后溪,下肢选取髀关、伏兔、悬钟、解溪,核心肌群选取腰阳关、肾俞,操作期间适当增加刺激强度,配合电针。

2. 头针疗法

头针是在头部特定区域进行针刺,直接刺激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可选择的区域较多,其中运动区位于头顶中线旁开1.5厘米,从眉弓上缘到枕外隆突的连线对应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针刺此区域可改善肢体肌力,感觉区位于运动区旁开1.5厘米,针对偏瘫伴随的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障碍。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局部消毒后采用毫针沿头皮快速刺入,斜向捻转,持续1-2分钟,留针30分钟。

3.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是将少量药物注入穴位,药物、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增强疗效,主要穴位是曲池、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穴位消毒后使用注射器将药物缓慢注入,每穴0.5-1毫升,隔日1次。

三、针灸康复期的中医特色护理配合方法有什么?

1. 体位护理

偏瘫患者长期卧床易出现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畸形,需将体位护理与针灸同步操作,在偏瘫侧上肢下方垫软枕,使肩关节稍外展,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下肢在膝下垫软枕,保持膝关节微屈,足尖向上,避免足下垂;偏瘫侧上肢伸直,掌心向上,垫软枕支撑,偏瘫侧下肢屈膝放在健侧下肢前方,两腿间夹软枕,防止髋关节内收;偏瘫侧肢体在下,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直,掌心向上,健侧肢体在上,屈膝屈髋,减少对患侧肢体的压迫,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过程中保持肢体在功能位,避免拖拽肢体,预防关节脱位或肌肉损伤。

2.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可由家属或患者完成,作为针灸治疗的补充,从肩部开始按揉肩髃穴、曲池穴,沿前臂至手部拿捏合谷穴,被动活动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预防僵硬;按揉环跳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从大腿至小腿拿捏肌肉,重点活动膝关节、踝关节,配合足背屈伸动作,预防足下垂,按摩力度以患者感觉酸胀为宜,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疼痛或损伤。

总之,中医针灸康复护理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支持,核心在于利用针刺穴位、配合体位护理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但需注意,针灸康复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操作,结合患者病情分期调整方案,家属需做好护理配合,提升康复护理水平。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