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医内科的疾病诊疗系统中,舌诊是一项重要内容,祖国中医学认为,舌头与我们人体的经络、脏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通过对舌头特征进行观察,例如舌头的形态、润燥程度以及颜色特点等,可以对机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能够分析气血盛衰情况、脏腑功能运行情况和津液亏盈情况等。那么,以下就让我们共同来揭开中医舌诊的神秘面纱,了解中医舌诊是如何通过观察舌头来了解我们健康状况的。
舌头:人体健康的“晴雨表”
祖国中医学理论认为,舌头通过经络与人体的肝脏、肾脏、脾脏以及心脏等各个重要脏腑紧密相连,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同时心气通于舌,所以重要的脏腑功能均能够通过舌象进行反应,比如通过观察舌象能够评估人体心脏功能是否处于正常状态,通过对舌体以及舌苔特征进行观察,则可评估脾胃功能。中医认为,肝藏血,肾藏精,肝、肾的虚实盛衰也可以在舌象上进行体现,所以通过观察舌象能够判断肝肾功能。中医认为舌苔是人体胃气上蒸所产生的,通过观察舌苔特点与变化能够判断胃气强弱与有无,所以对于中医来说舌头就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通过观察舌头中的特征或细微变化,均可对其身体内部情况进行判断。
舌诊:全面细致的观察舌头
望舌质:所谓舌质也就是舌头的具体颜色以及形态,健康状况下舌质呈现为淡红色,并且较为柔软和灵活,其大小也比较适中,然而当发现舌质颜色异常变化,则可能预示着健康问题,比如舌质偏淡白,则可能提示机体存在气血不足以及阳气虚弱的情况,在贫血以及营养不良等患者中,舌质淡白的情况比较常见;舌质红绛则多属于热症,其中舌尖发红通常与心火上炎有关,舌边发红则通常与肝胆火旺有关;舌质呈现青紫状态则提示体内极有可能存在瘀血阻滞情况,其发生通常与机体血液循环不畅或者机体气虚血瘀等因素有关,比如在冠心病和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中,比较常见舌质青紫的情况。
再从舌头的形态方面来分析,如果舌体较为胖大,同时边缘分布齿痕,此种情况中医称作齿痕舌,其发生多与脾虚湿盛有关,机体存在水湿内停情况;如果舌体较为瘦小,则通常是气血亏虚以及机体津液不足的表现;舌体颤动则通常与肝风内动有关,在甲亢患者以及帕金森病患者中舌体颤动的情况较为常见;舌体歪斜则通常与中风有关,亦或是中风的先兆表现。
望舌苔:所谓舌苔是指覆盖于我们舌头表面的薄垢,在健康状况下舌苔呈现为薄白且湿润状态,同时干湿状态适中,通过对舌苔进行观察也能够判断机体健康状况,一方面要观察舌苔的颜色,另一方面还要观察舌苔的质地。在舌苔方面,如果为白苔,则通常为表症或寒症的体现,属于薄白苔则提示健康状态正常或属于外感表症发生的初期,如果为厚白苔,则通常与寒湿较重有关,黄苔通常与热症有关,薄黄苔表明热邪较轻,通常在风热表症中较为常见,厚黄苔则提示机体热邪较重,通常与里热症有关。如果是灰黑色苔,则通常为里证,且患者的病情较重,如果舌苔呈现灰黑色,且较为干燥,通常是热盛伤津的表现,舌苔灰黑但较为湿润,则通常是阳虚寒湿内盛的表现。
从舌苔方面来看,舌苔厚薄也可直接反映出病邪的严重程度,薄苔则提示病邪在表,此时病情较轻,如果舌苔较厚,则提示病邪入里,患者的病情加重。舌苔的润燥情况则可体现出机体津液盈亏情况,比如舌苔湿润则提示机体津液未伤,如若舌苔较为干燥则提示津液受损,通常与发热或者消渴等有关。舌苔腐腻,则主要可对机体是否存在湿浊和食积等进行判断,比如腐苔类似于豆腐渣样,通常与痰浊或食积有关。腻苔,其质地较为致密,通常与湿浊内蕴有关。
舌诊是中医健康诊断中的重要项目,能够为健康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舌质与舌苔的特点能够反映出机体健康状况,舌头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