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桂芳  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2
439

剖宫产手术让很多妈妈免受顺产之苦,但术后首次排便却成了不少人心中的“难关”,甚至被形容为“第二次分娩”,排便不畅不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还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和产后恢复,其实,通过科学的预见性护理,这一难题是可以有效应对的。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剖宫产术后首次排便障碍的相关知识与护理方案。

剖宫产术后为何会出现排便障碍

剖宫产术后排便困难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物会抑制肠道蠕动,使肠道处于“休息”状态,导致肠内容物推进速度减慢。为了保证手术视野清晰和操作顺利,医生会在术前要求产妇禁食禁水,术后肠胃功能尚未恢复时进食量也较少,这使得肠道内缺乏足够的食物残渣刺激,无法有效促进排便。

识别排便障碍:这些信号别忽视

剖宫产术后,产妇和家属要留意一些排便障碍的信号,如果术后超过3天仍未排便,或者排便时感觉腹部胀痛、肛门坠胀,即便有便意却难以排出,又或者排出的大便干结如羊粪球,这些都属于排便障碍的表现。长期排便困难还可能伴随食欲下降、腹部胀满不适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产妇的情绪,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

预见性护理方案:多管齐下攻克难关

(一)术前准备:打好肠道“预防针”。预见性护理从术前就已经开始,医生会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详细告知术前禁食禁水的时间和注意事项。医护人员会向产妇科普剖宫产术后可能出现的排便问题,让产妇有心理准备,减轻术后因排便困难产生的焦虑。

(二)术后早期护理:唤醒肠道活力。术后6小时内,虽然产妇还不能正常进食,但护理人员会鼓励其在床上进行翻身活动,每隔1~2小时翻身一次,以促进胃肠蠕动恢复。术后2小时后,可遵医嘱适量饮用温水或米汤等流食,刺激肠道。待肠道排气后,逐步过渡到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和半流食,如小米粥、南瓜粥、鸡蛋羹等,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给肠胃造成太大负担。

(三)饮食调理:为排便“加油助力”。合理的饮食是解决排便障碍的关键,在术后恢复饮食阶段,产妇要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菠菜、芹菜、西兰花等)、水果(香蕉、苹果、火龙果等)和粗粮(玉米、燕麦、糙米等)。膳食纤维能吸收肠道内的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饮用1500~2000毫升温水,让肠道保持湿润,避免大便干结。

(四)运动指导:让肠道“动起来”。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产妇尽早活动。一般建议产妇在术后2小时,即麻醉效果减退、运动功能开始恢复后,开始进行主动翻身活动,然后循序渐进地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协助下,产妇可尝试下床站立片刻,逐渐过渡到短距离行走,每天3~4次,每次5~10分钟。随着身体恢复,可增加活动量,如进行简单的产后康复操、慢走等。

(五)心理支持:缓解排便焦虑。很多产妇因为害怕伤口疼痛或担心排便困难,对首次排便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会进一步抑制肠道蠕动,此时,家人的关心和鼓励尤为重要。家属要多陪伴产妇,倾听其感受,给予心理安慰。

紧急情况处理:别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如果通过上述护理措施,产妇仍长时间无法排便,且出现腹痛加剧、腹胀明显等症状,不要自行用药,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使用开塞露、灌肠等方法帮助排便,但这些方法只是应急手段,不能频繁使用,以免产生依赖性,影响正常排便功能的恢复。

总之,剖宫产术后首次排便虽然困难重重,但只要掌握科学的预见性护理方法,从术前准备到术后的饮食、运动、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干预,就能有效缓解排便障碍,让产妇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希望每位剖宫产妈妈都能远离排便困扰,在产后快速恢复健康,享受与宝宝相处的美好时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