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洁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  发布时间:2025-07-15
400

微生物无处不在,既是健康伙伴,也是潜在威胁。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超 2 万起,厨房污染占 67%,旅行相关感染年增速达 12%。建立科学防御体系至关重要,它如同 “生物盔甲”,抵御病原体侵袭。

一、风险认知革命

(一)厨房高危病原图鉴

李斯特菌检出率高达 21.8%,能在 4℃低温增殖,孕妇感染致流产率上升 30%,常藏身即食沙拉和软奶酪。沙门氏菌是食源性疾病首要致病菌,在砧板裂缝存活≥2 周,2023 年婚宴凉菜致 187 人中毒,生熟混用砧板致病菌超标 152 倍。

(二)旅行致命威胁谱系

副溶血弧菌在海产品检出率 39.7%,致水样便和腹部绞痛。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经蜱虫传播,病死率 12 - 30%,高发于河南、山东丘陵林地。旅行腹泻发病率高达 60%。

二、科学防御工事

(一)厨房三维防护网

1.砧板战场 :三色管理,红色砧板切生肉,绿色砧板处理蔬果,蓝色砧板专门用于熟食。塑料砧板沸水浇烫,木质砧板烘烤灭菌。

2.冰箱战场 :垂直隔离,熟食上架,生肉密封下沉。每周用乳酸菌溶液擦内壁,抑制致病菌。

3.隐形杀手 :抹布微波灭菌 1 分钟 / 日,冰箱密封条涂食品级硅胶防霉。

(二)旅行防护黄金条例

1.饮食戒律 :禁食生腌醉蟹,避免生榨街边果汁。选择煮沸饮品、带皮水果、密封包装酸奶。

2.野外生存 :驱蚊液喷涂袖口、裤脚、帽檐等部位,归来后沐浴、检视皮肤、测体温。

(三)卫生间微生物管控

冲马桶盖盖冲水,延时 30 秒开盖。地漏反味用小苏打 + 柠檬酸月度灌注治理。牙刷用紫外线消毒器存放。

三、检验科技护盾

(一)危机化解实景演示

1.食物中毒溯源 :质谱蛋白质组学 90 秒锁定元凶,基因溯源至厨师手部感染灶,推动餐饮业 “创伤密封操作规范”。

2.不明发热侦破 :mNGS 技术 36 小时检出巴尔通体,追问病史发现流浪猫接触史,精准用药避免器官损伤。

3.新发疫情阻击 :PCR 技术 3 小时锁定病毒基因型,划定防控半径,为疫苗研发提供靶标序列。

四、终极防御纲领

(一)厨房宪法三原则

1.生熟分界严格区分,防止交叉污染。

2.冰箱收纳垂直隔离,上层放熟食,生肉密封下沉。

3.消毒灭菌精准施策,反对 84 滥用。

(二)旅行安全三诫

1.熟食优先选择。

2.驱蚊液比防晒霜重要。

3.可疑症状立即上报行程史。

(三)检验科忠告

持续发热>3 天、血便 / 脓便、群聚性发病时,保留样本。国家院感质控中心研究证实,科学防护使家庭感染率下降 76%。

五、全场景防护实践

(一)厨房清洁流程

每日厨房清洁应从上至下,先清洁天花板和墙壁,再打扫橱柜、灶台,最后清理地面。清洁时,使用专用抹布和清洁剂,避免交叉污染。定期清洗抽油烟机,防止油脂积累滋生细菌。

(二)旅行前的准备与住宿

在踏上旅途之前,提前了解目的地的卫生状况和常见疾病,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携带驱蚊剂、消毒湿巾等。准备好必要的药品,如肠胃药、退烧药、抗过敏药等,以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

关注天气变化,合理准备衣物,避免因受凉而降低免疫力。选择住宿时,优先考虑卫生条件良好的酒店或民宿。入住后,检查房间内的床单、被罩、毛巾等,如有可疑污渍或异味,及时与前台沟通更换。避免使用公共浴室,选择淋浴而非盆浴,减少感染风险。

(三)个人卫生与免疫力提升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澡、勤换洗衣物、保持头发清洁等,减少体表微生物滋生。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

定期对家居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尤其是厨房、卫生间等微生物容易聚集的地方。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换气,降低室内微生物浓度。对家中的空调、加湿器等设备定期清洗和维护,防止微生物滋生。

通过以上全场景的防护措施和日常习惯的养成,我们可以在厨房、旅途以及其他生活场景中有效应对微生物的挑战,降低感染风险,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在微生物的世界里,用科学的智慧和严谨的态度,构筑起坚固的防御屏障,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