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而言,长期腹膜透析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腹膜作为透析过程中的天然过滤器,其功能并非一劳永逸。若护理不当,腹膜功能可能逐渐衰退,影响透析效果甚至威胁生命健康。那么,在长期腹膜透析过程中,如何才能让腹膜功能持续稳定地工作,不提前“下岗”呢?
腹膜透析原理与功能衰退机制
腹膜是一层具有半透膜性质的生物膜,布满丰富的毛细血管。在腹膜透析过程中,将透析液注入腹腔,利用腹膜两侧溶质浓度差和渗透压梯度,使体内代谢废物(如尿素、肌酐)、多余水分通过腹膜进入透析液,同时补充身体所需物质(如葡萄糖、电解质),以此替代肾脏的部分功能。
但随着透析时间延长,多种因素会导致腹膜功能受损。反复的透析液刺激,会引发腹膜炎症反应,损伤腹膜间皮细胞,破坏其正常结构和功能;透析液中的高糖成分长期作用,会导致腹膜纤维化,使腹膜通透性改变,影响物质交换效率;透析过程中若发生感染,如腹膜炎,会加速腹膜结构破坏,造成不可逆损伤。此外,患者本身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也会增加腹膜功能衰退的风险。
科学护理:多维度守护腹膜功能
严格无菌操作,杜绝感染源头:感染是导致腹膜功能下降的首要“元凶”,而规范的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每次进行腹膜透析换液时,必须保持操作环境清洁,关闭门窗,减少人员走动,避免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腹腔。操作前,要用流动水和抗菌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确保指甲缝、指关节等部位无污垢,随后佩戴一次性口罩和手套。在连接和分离透析管路时,务必严格消毒管路接口,遵循“一消二冲三连接”的原则,即先用碘伏棉签环形消毒接口,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最后迅速连接管路,整个过程避免用手触碰已消毒的部位。
优化透析方案,减轻腹膜负担:透析方案并非一成不变,需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腹膜功能和残余肾功能进行个性化调整。避免长期使用高浓度葡萄糖透析液,高糖虽能增强脱水效果,但会加速腹膜纤维化,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选用生物相容性更好的氨基酸透析液或艾考糊精透析液。合理控制透析剂量和频率,并非透析量越大越好,过度透析会增加腹膜负荷,一般建议根据患者的尿量、体重变化及血生化指标,制定最适合的透析方案。
饮食管理:为腹膜减负与赋能:遵循“优质蛋白、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牛奶、鱼肉等,以补充透析过程中丢失的蛋白质,但要避免过量,以免代谢废物增多加重腹膜负担;严格控制盐的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防止水钠潴留增加腹膜超滤压力;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毒素在肠道内的吸收,降低腹膜毒素暴露风险。要严格限制磷的摄入,少吃动物内脏、坚果等高磷食物,防止高磷血症引发腹膜钙化。
定期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患者需定期到医院进行腹膜功能评估,包括腹膜平衡试验(PET)、透析充分性评估等,通过检测透析液和血液中的物质浓度,判断腹膜对溶质和水分的转运能力。同时,密切监测体重、血压、尿量等指标,若出现腹痛、发热、引流液浑浊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这些症状可能是腹膜炎的早期表现,及时诊断和治疗能有效减少对腹膜的损伤。此外,定期检测血生化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白蛋白等,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透析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
长期腹膜透析患者保护腹膜功能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患者在无菌操作、透析方案、饮食管理、定期监测等多个方面严格把控。只有将科学护理融入日常生活,才能延缓腹膜功能衰退,提高透析质量,改善生活品质。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