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汤巧萍  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14
5612

癌症,这个让人心头一紧的词,似乎总带着恐惧和无力感。然而,现代医学研究不断告诉我们:癌症并非绝对的“绝症”。许多癌症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治愈率可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的筛查手段以及积极的心理状态,都是帮助我们远离癌症的重要屏障。与其对癌症心存恐惧,不如主动了解、积极预防,让“早筛早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癌症是什么

癌症是一种因细胞异常生长而形成的疾病,它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当正常细胞在遗传或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发生变异,不受控制地增殖并逃避身体的免疫监视,就可能发展为癌症。癌细胞像“不听指挥的工人”,不再按规则行事,还会侵犯周围组织甚至通过血液、淋巴转移到远处器官。

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的发生有关

很多人误以为癌症全是“命不好”,但事实上,环境与生活习惯对癌症风险有着极大影响。研究表明,超过40%的癌症与可控的生活方式因素相关。

首先,吸烟是公认的头号致癌因素,与肺癌、口腔癌、喉癌等密切相关。长期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十倍以上。其次,不合理饮食也是癌症的重要推手,高盐、腌制、油炸、烧烤食品中的致癌物质长期积累,会增加胃癌、肠癌等风险。而蔬果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的人,更容易发生消化系统肿瘤。

缺乏运动与肥胖同样不可忽视。肥胖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肝癌等关系密切。久坐少动不仅让体重飙升,还削弱免疫力,使身体更容易被“癌变”钻空子。 此外,过量饮酒、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也被证实会扰乱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间接提高癌症风险。虽然遗传因素不可改变,但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我们完全有能力降低自身风险。

早期筛查就像给身体装上一套“预警系统”

癌症可怕,往往是因为它被发现得太晚。早期筛查就像给身体装上一套“预警系统”,帮助我们在症状出现前发现隐患。

常见的筛查手段包括:

乳腺癌:≥40岁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乳腺X线摄影(钼靶)结合超声检查,高危人群建议采用乳腺MRI‌检查。有家族史、胸部放疗史、未生育或晚育女性为高危人群。当乳房出现无痛性肿块、乳头溢乳、皮肤“橘皮样”改变或乳头凹陷时需警惕。

宫颈癌: ≥25岁女性‌建议每3年进行1次宫颈涂片(TCT)和HPV检测。‌对HPV/TCT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放大观察及活检。HPV持续感染者、多性伴侣者、有过宫颈病变等为高危人群。出现接触性出血、异常阴道排液或绝经后阴道流血时需警惕。

结直肠癌:‌粪便潜血试验‌为初筛手段,阳性者需进行肠镜确认‌。≥45岁起人群建议每5-10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早期发现息肉并切除,可有效阻断癌变。抗拒肠镜的人群可采用‌粪便DNA检测‌。有结直肠癌家族史、不良饮食习惯、长期精神压力大、长期缺乏运动或久坐的人群为高危人群。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或不明原因消瘦时需警惕。

肺癌: 年龄≥50岁、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出率比胸片高83%‌‌。年龄≥50岁、吸烟史≥20包年、有肺癌家族史、接触石棉或放射性物质者为高危人群。当持续咳嗽超过2周、痰中带血、胸痛或不明原因消瘦时需警惕。

胃癌: ‌幽门螺杆菌检测为一级预防手段‌,阳性者需采取根除治疗。年龄≥40岁、高危人群建议每2-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必要时结合活检。‌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患者、有高盐饮食习惯及胃癌家族史者为高危人群。出现腹痛腹胀、黑便或不明原因消瘦时需警惕。

健康生活方式打造“抗癌体质”

要远离癌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从生活入手,改善日常习惯,打造“抗癌体质”。均衡饮食是关键。多吃富含纤维、维生素和抗氧化物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和全谷物,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摄入。日常烹饪尽量采用蒸、煮、炖的方式,少吃油炸和烧烤类食物。规律运动也是不可或缺的。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不仅能保持体重,还能增强免疫力,改善代谢水平。

戒烟限酒尤为重要。戒烟可显著降低肺癌风险,哪怕是戒烟数年后,风险也会逐渐接近非吸烟者水平。酒精摄入应限量,以少量或不饮为宜。规律作息同样影响深远。长期熬夜会扰乱生物钟,削弱免疫力,让身体更难抵御细胞异常。充足睡眠是身体修复和免疫调节的必要环节。

心理与环境防护也是不容忽视的防癌策略

现代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等情绪常伴随左右。心理状态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长期的负面情绪会削弱免疫力,间接为癌症风险“开绿灯”。学会情绪管理尤为重要。简单的方式如深呼吸、冥想、散步、听音乐,都能有效缓解压力。与家人朋友倾诉、寻求心理支持,也能帮助我们保持情绪稳定。保持积极心态不仅是心理调节,更是身体健康的“助推器”。环境防护也不容忽视。尽量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长期吸入油烟、接触污染空气或高风险职业环境中的有害因子。保持家中空气流通,必要时使用空气净化措施,减少被动吸烟等污染暴露,都是日常可做的小改变。

结语

癌症不可怕,可怕的是无视健康信号、忽视早期筛查。真正有效的抗癌策略并不复杂:科学认知、控制风险、早筛早治、改善生活习惯、调整心理状态,再加上社会支持,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长期坚持就是防癌最有力的盾牌。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