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心肌梗死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近年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为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2014年,我国首次成立了“心梗救治日”,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
1120寓意有两个:
一是“有胸痛,我要拨打120”
胸痛是心梗发作的标志性症状,急性心梗发生后要立即拨打120。
二是“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分钟”
急性心梗从发病到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哪些高危因素容易引发年轻人的心肌梗死呢?如何预防?听听专家怎么说(把吴主任专家简介放在下面):
哪些高危因素容易引发年轻人心肌梗死
1、缺乏运动加上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过度肥胖,增加了心梗风险。年轻人喜欢坐在家里点外卖,吃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如烧烤、油炸食品等。而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和胆固醇等不健康成分,长期摄入这些不健康成分加上缺乏运动会导致动脉硬化以及冠心病的发生。
2、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很多年轻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加上生活节奏快,缺乏及时缓解压力的途径,长期下来容易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另外,长期的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也可能诱发心梗。
3、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心梗风险。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等,不仅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等问题,还容易诱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4、不良情绪的影响
年轻人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时往往喜欢憋在心里。长期下来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甚至会出现抑郁等情况。而不良情绪,如过度压抑、生气、紧张等都有可能诱发心梗。
5、长期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肌耗氧量,吸烟过多可造成冠状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狭窄,诱发冠脉痉挛,从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年轻人如何避免急性心梗的发生
1、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吃粗粮、多喝水,低盐、低脂、低糖。建议每天盐量的摄入不应该超过6g,蔬菜的摄入量在500g左右,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西兰花、胡萝卜或者菠菜等,水果每天的摄入量在200~300g左右,保证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ml之间,这样可以维持身体代谢处于平衡状态,果断戒烟戒酒,并远离二手烟;2、生活规律,睡眠充足。不要经常熬夜,保证每天能够拥有7~8小时的充足睡眠,这样可以促进身体脏腑功能的自我修复与调节,避免发生疾病。无论是工作、学习、玩手机、看电脑、看电视、玩游戏等,时间均要有度。学会放松,例如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听音乐或者旅游等,这样可以充分缓解生活中的压力,调节情绪并让身心获得充分休息;
2、适当锻炼,劳逸结合。尽量避免久坐,可以进行快走、慢跑等温和的有氧运动,但要循序渐进,因人制宜。例如在刚刚开始进行体育锻炼时,应该选择低强度的运动,以100~110步/min的速度快走,每次运动30min左右,每周运动3~4次,随着身体适应能力逐渐提高可以适当增加运动的强度并延长运动时间,不要超负荷运动。
3、定期体检,积极控制。注意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和心电图,发现异常及时进行调整。
4、突有不适,提高警惕。平时特别是清晨与夜间,尤其是饱餐后或者活动时,突然出现胸闷、憋气、胸前区疼痛、大汗淋漓、头晕等症状,均应及早就医检查。
5、保持乐观,心态从容。情绪稳定,少生气,少发火,可积极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及时把烦恼等不良压力释放出来。心情紧张时可以做深呼吸放松身心。
总而言之,心梗并不是中老年人群的专属疾病,作为年轻人也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预防疾病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