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瑶  单位:射洪市红十字医院(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24
479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它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随着医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在冠心病的防治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为心脏健康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

冠心病的成因与症状

成因探究。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内壁逐渐形成粥样斑块所致。这些斑块由胆固醇、脂肪、钙等物质沉积而成,会使血管壁变硬、变厚,管腔变窄。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缺乏运动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可能促使粥样斑块的形成。当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轻时,心肌供血可能仅在心脏负荷增加时受到影响;而当狭窄严重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时,就会导致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症状表现。冠心病的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的心绞痛是其典型症状之一,患者通常会感到胸部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左臂内侧,甚至可达颈部、咽部或下颌部。疼痛一般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情况下诱发,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然而,有些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仅表现为胸闷、气短、乏力等,容易被忽视。还有部分患者可能突然发生心肌梗死,出现剧烈而持久的胸痛、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这种情况十分危急,需要立即就医抢救。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与疗法

中医理论解读。在中医理论中,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范畴。中医认为,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尤其是心、肝、脾、肾等脏腑虚损,加之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等病理因素痹阻心脉,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例如,年老体衰、久病体虚等导致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则易形成瘀血;过食肥甘厚味、情志不畅等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聚湿生痰,痰浊阻于心脉,同样会引发胸痹心痛。

中医疗法应用。中医治疗冠心病有多种方法。中药治疗是常用手段,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采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温通心阳、益气养阴等不同治法。如常用的丹参、川芎、赤芍等活血化瘀药物,可改善心肌供血;瓜蒌、薤白等化痰通阳药物,有助于驱散痰浊痹阻;人参、黄芪等益气药物,可增强心气,推动血行。此外,中医的针灸、推拿、按摩等疗法也对冠心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调节气血运行,缓解心绞痛症状。推拿按摩则可促进经络气血通畅,减轻胸部憋闷不适。

西医对冠心病的应对与手段

诊断方法。西医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首先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症状发作的特点、诱因、持续时间等。体格检查可发现一些心脏相关的体征,如心率、心律异常、心脏杂音等。辅助检查中,心电图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发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异常改变。运动平板试验可通过让患者在运动状态下监测心电图变化,提高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冠状动脉造影则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它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部位及形态,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治疗方式。西医治疗冠心病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常用药物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降脂药,不仅能降低血脂,还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通过导管将支架送至狭窄部位,撑开血管,恢复心肌供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或严重左主干病变等情况,通过取用自身血管建立旁路,绕过狭窄部位,为心肌提供新的血供途径。

冠心病严重威胁健康,中西医结合防治意义重大。中医从整体调理,西医以精准手段应对,二者相辅相成。大众应增强认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并定期体检,积极运用中西医结合之法,让心脏远离冠心病困扰。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