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IHC)是一种很重要的技术和手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免疫组化技术就应用于病理诊断,对于诊断肿瘤、肿瘤分类、判断预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扩展了人们对于各种疾病及肿瘤形成过程的认识,提高了病理诊断与研究水平。
免疫组化诊断技术概述
免疫组化诊断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医学技术,通过检测组织样本中特定蛋白质的存在和分布,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和指导治疗决策。该技术在癌症、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领域广泛应用。免疫组化诊断的核心原理是使用抗体来标记和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通常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这样可以确定肿瘤类型、分级和预后,同时也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免疫组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关键组成部分,为患者提供了更准确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免疫组化诊断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主要作用
1.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来源不明的转移瘤,用免疫组化技术有助于确定恶性肿瘤的组织学来源,进一步确定原发部位。如通过标记特异性蛋白(如CK系列、TTF-1、PAX8等)鉴别转移癌原发灶。例如CK7+/CK20:提示肺/乳腺/妇科来源腺癌;TTF-1:支持肺腺癌诊断,这些都为肿瘤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了依据。
2.区分良恶性肿瘤:例如,核抗原(Ki-67)标记增殖活性(高级别肿瘤通常Ki-67指数>30%),通过对肿瘤细胞增生的程度作出评价,从而提示增生细胞的良恶性;p53突变型过表达提示恶性倾向。
3.肿瘤分型与分子亚型分类:例如乳腺癌:ER/PR/Her2状态指导内分泌及靶向治疗(Luminal A/B型、Her2阳性型、三阴性型);淋巴瘤:CD20(B细胞)、CD3(T细胞)、CD30(霍奇金淋巴瘤)等标记明确分型。
4.指导靶向治疗及预后评估:例如PD-L1检测: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如NSCLC中PD-L1≥50%首选帕博利珠单抗);错配修复蛋白(MMR/MSI):dMMR(MLH1/PMS2/MSH2/MSH6缺失)提示微卫星不稳定,指导免疫治疗(如子宫内膜癌);HER2蛋白着色3+者可作为临床医生建议患者接受曲妥珠单抗等药物治疗的依据。
5.确定肿瘤分期:肿瘤分期是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与是否浸润、有无淋巴管或血管侵袭密切相关,而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可以判断肿瘤是否浸润、有无淋巴管或血管侵袭。
6.进一步分类不同器官与组织交界处肿瘤:在一些组织器官交界处的肿瘤因重叠的特征,仅凭组织学基础对肿瘤进行分类很困难。如胃肠道梭形细胞肉瘤是肌肉起源的平滑肌肉瘤,是间质起源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还是神经起源的神经鞘瘤?
7.对“未分化”恶性肿瘤的分类:未分化恶性肿瘤包括癌或肉瘤,在HE切片上由于肿瘤的“未分化”而缺少肿瘤细胞的起源特征不能分类,初步区分组织学类型用非特异性抗体,在其基础上再选用特异性抗体做进一步鉴定。
8.及时准确的发现微小转移灶:采用常规病理方法难以检出的实体瘤转移称为微小转移灶。在常规组织切片中,辨别单个或几个转移性肿瘤细胞很难,淋巴结内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与某些癌的早期转移有时也不易区别,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发现微小(癌)转移灶。
9.细胞属性的判定:通过特定抗体标记出细胞内相应的抗原成分,来判定细胞的属性,确定肿瘤的来源。例如,CK+提示肿瘤为上皮源性肿瘤。
免疫组化技术质量控制建立与实施
在免疫组化技术中,建立和实施质量控制标准尤为重要。首先,质量控制标准需要明确定义免疫组化实验中的关键参数,如抗体选择、染色剂使用、实验条件等。对于抗体,需要确保其特异性和灵敏性,以准确检测目标分子。此外,对于染色剂的选择和使用也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显色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在建立具体的标准文件时,必须明确免疫组化实验的测试方法、程序和规程。这包括抗体染色的步骤、显微镜观察的条件、图像分析的参数等。通过标准文件,可以确保每个实验步骤都得到一致的执行,从而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实施标准的过程中,培训工作人员是关键环节。工作人员需要了解并严格遵守免疫组化实验的标准操作程序,以确保实验的一致性。监测和记录关键数据也是不可或缺的,这有助于验证实验的质量并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建立反馈机制是质量控制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实验结果和反馈信息,可以及时调整标准,以适应实验条件的变化并改进实验流程。持续改进计划则确保实验质量不断提高,适应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免疫组化技术中,建立和实施质量控制标准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研究的科学价值和临床应用的可信度。这对于充分发挥免疫组化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免疫组化是现代病理诊断的“金标准”技术,其主要核心价值在于:解决诊断疑难(如未分化肿瘤溯源;指导精准治疗(靶向/免疫治疗筛选);预测疾病预后(如p53突变型胃癌预后差);对于复杂病例,应结合HE形态、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如NGS)进行整合诊断,才能充分发挥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