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其彬  单位:高唐县中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7
1791

胃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核心器官,日复一日地承担着食物的储存与初步消化任务。而胃黏膜,如同胃的“保护屏障”,一旦受损,胃炎便会悄然来袭。胃炎是胃黏膜对各种损伤的炎症反应,这一来自胃黏膜的“抗议”,绝非小事,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从医学角度来看,胃炎主要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大类。急性胃炎来势汹汹,通常在进食被细菌或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是服用某些刺激性药物、大量饮酒后迅速发作。患者会突然感到上腹部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危急症状。相比之下,慢性胃炎更为隐匿,病程漫长,症状多为上腹部隐痛、胀满、食欲不振、反酸、嗳气等,这些症状时轻时重,很容易被人们忽略。

胃炎的发生并非偶然,多种因素都可能是胃黏膜受损的“元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这种细菌能在胃内的酸性环境中顽强生存,通过分泌毒素破坏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引发炎症。据相关统计,全球约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饮食习惯对胃黏膜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长期食用辛辣、过冷、过热、粗糙的食物,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都会反复刺激胃黏膜,削弱其防御能力。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精神压力过大、胆汁反流等,也都是诱发胃炎的重要因素。

如果胃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长期胃炎会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导致营养吸收障碍,使人出现消瘦、贫血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慢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的患者,其癌变风险会显著增加,这一点尤其值得重视。

守护胃黏膜健康,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饮食方面,应保持规律饮食,定时定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以促进胃黏膜修复。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使用公筷公勺,尽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此外,要谨慎使用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需长期服用,应在医生指导下配合胃黏膜保护剂。保持良好的心态也至关重要,学会释放压力,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

若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切勿大意,应及时就医,进行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测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尽早治疗。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需采用规范的四联疗法进行根治;而其他类型的胃炎,则要根据具体病情,使用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等进行个体化治疗。

胃黏膜的“抗议”绝非小事,它是我们身体发出的健康警示信号。只有充分了解胃炎、重视胃部发出的信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才能恢复胃部健康,避免更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从而真正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与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