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4
 1184剖宫产作为解决难产及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其围术期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母婴安全与术后康复。围术期涵盖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阶段,每个环节的护理措施都需科学规范,环环相扣。以下从多维度解析剖宫产围术期的核心护理要点。
术前护理:筑牢安全基石术前护理的核心目标是降低手术风险,为产妇做好身心准备。健康评估需全面细致,护理人员需详细询问产妇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及孕期并发症,重点监测生命体征、胎心及宫缩情况,通过 B 超、血常规等检查掌握胎儿胎位、胎盘位置及产妇凝血功能,排查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等高危因素。
心理干预不可忽视。多数产妇对手术存在恐惧与焦虑,护理人员应通过一对一沟通,用通俗语言讲解手术流程、麻醉方式及术后镇痛方案,同时邀请康复良好的产妇分享经验,借助家属陪伴增强产妇信心。术前一晚指导产妇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保障睡眠。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手术前6-8小时禁食禁饮,预防麻醉中呕吐误吸;备皮范围为剑突下至会阴部,避免损伤皮肤;术前留置静脉针,术前半小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前 30 分钟留置导尿管,排空膀胱防止术中损伤;核查手术同意书、血型等信息,备好血制品以防大出血。此外,准备好新生儿保暖设备、复苏器械,确保母婴抢救通道畅通。
术中护理:精准配合保障术中护理的关键在于密切监测与快速响应。生命体征监测需全程动态化,麻醉后每 5 分钟测量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关注心电图变化,尤其在胎儿娩出时,因腹压骤降可能引发血压波动,需提前备好升压药物。同时持续监测胎心,记录宫缩强度与频率,为手术医师提供实时参考。
手术配合要求高效规范。护理人员需协助产妇保持仰卧位,必要时左侧倾斜 15° 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严格核对器械包灭菌标识,传递器械时遵循无菌原则;胎儿娩出后立即清理呼吸道,无禁忌症的情况下行延迟断脐,延迟的每一秒都在为新生儿注入生命储备。
应急准备是术中护理的重要防线。建立静脉通路,备好缩宫素、止血药等抢救物品;若出现羊水栓塞、大出血等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医师实施输血、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确保抢救流程无缝衔接。
术后护理:促进康复愈合术后护理需兼顾生理恢复与并发症预防。疼痛管理应个体化,根据产妇疼痛评分采取多模式镇痛,如静脉自控镇痛泵联合非甾体类药物,同时通过播放音乐、家属陪伴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少镇痛药物不良反应。
伤口护理要严格无菌操作,每日观察腹部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干燥;对合并糖尿病的产妇,需加强血糖监测,促进切口愈合。若出现红肿、硬结等感染迹象,及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必要时切开引流。
产后恢复需科学指导。术后 6 小时协助产妇翻身,24 小时后下床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鼓励早开奶、勤哺乳,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指导产妇合理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出院指导:延续护理效果出院前需为产妇提供全面的康复指导。居家护理方面,告知产妇保持切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产后 42 天内禁止性生活;指导观察恶露变化,若出现量多、异味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新生儿照护指导也必不可少,包括正确哺乳姿势、黄疸观察、脐部护理等,强调定期进行儿保检查。同时关注产妇心理状态,提醒家属多给予关心支持,预防产后抑郁。
剖宫产围术期护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医护人员、产妇及家属共同配合,通过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母婴健康恢复。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