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良福  单位:成都市金牛区沙河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31
1575

膝痹病是人群中的常见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此疾病的病程长且危害性大,甚至具有一定的致残风险。以下对膝痹病的一些科普知识做一介绍。

是什么膝痹病?

膝痹病是一种中医病名,也是现代医学当中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其特征体现为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以及继发性的骨质增生。中医将膝痹病归入“痹证”等范畴中,认为其发生与外感风寒湿邪、肝肾亏虚以及机体气血不足等有关,进而引起膝关节局部的经络痹阻,并伴随气血运行不畅。膝痹病在广大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膝痹病的发病率也具有逐年递增趋势。而膝关节属于人体的重要关节,承担着人体的大部分重量,例如在行走、跑跳等过程中膝关节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膝关节发生病变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哪些人群容易患膝痹病?

中老年人群:在年龄不断增长过程中人体的膝关节软骨也会出现慢性退化,同时弹性不断降低,活动过程中磨损加剧,因此中老年人群属于膝痹病的高发群体。研究数据显示,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五成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肥胖人群:由于体重过大会导致膝关节负担加重,因此膝关节在活动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增大,会对软骨造成严重的磨损并加快其退化速度,所以肥胖人群是膝痹病的主要患病群体,其患病风险远高于体重正常人群。

重体力劳动者: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特别是需要反复屈伸膝关节或者进行膝关节负重等活动,会对膝关节产生磨损和损伤,长此以往非常容易诱发膝痹病,例如矿工以及运动员都属于膝痹病的高发人群。

膝关节损伤史:曾出现过膝关节骨折、半月板损伤或韧带损伤等病变的人群也是膝痹病的主要患病群体,这是因为膝关节的结构曾受到破坏,导致其稳定性下降,功能也会受到相应影响,在日后生活、工作中患上膝痹病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家族遗传:膝痹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例如,如果家族中有膝痹病患者,其直系亲属患病的风险也会更高。

膝痹病有哪些症状表现?

关节疼痛:关节疼痛是膝痹病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在发病初期通常为间歇性的膝关节疼痛,特别是在活动后疼痛出现或加重,通过休息一段时间后疼痛症状可缓解。然而在病情持续进展过程中,膝关节疼痛程度不断加重,甚至转变为持续性的慢性疼痛,患者在休息时、夜间睡眠时也会感觉到剧烈疼痛,且通常为钝痛、刺痛或酸痛。

关节肿胀:膝痹病患者关节内存在滑膜炎症及大量积液,会导致膝关节明显肿胀,随着肿胀程度的加重,还将导致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受限。

关节僵硬:膝痹病患者通常于晨起后或长时间卧床休息后会明显感觉到膝关节有僵硬感,通过适当活动后这种僵硬感可有所缓解,其僵硬感一般维持时间较短,约30分钟。

膝关节活动受限:在膝痹病进展过程中,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范围会逐步缩小,导致行走不便、蹲起困难以及上下楼梯费力等。

关节摩擦音:患者在活动关节的过程中会听到明显的“咔嚓”声或感觉膝关节内有明显的摩擦感,原因是软骨磨损,加之骨质增生,进而导致关节摩擦音。

膝痹病如何治疗?

目前对于膝痹病的治疗手段较多,主要可分为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其中非药物治疗主要包含健康教育、运动疗法、控制体重及物理治疗等,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升患者对膝痹病的认知水平,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和运动方式。运动疗法有助于提升膝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可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例如直腿抬高练习、靠墙静蹲练习等。肥胖患者通过积极减重,能够减轻膝关节负担,有利于保护膝关节,延缓病情进展。物理治疗措施主要有仪器理疗、局部热敷、冷敷、按摩、针灸及推拿等,这些物理治疗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从而缓解膝关节的疼痛和肿胀。药物治疗方面主要有非甾体抗炎药物、软骨保护剂、糖皮质激素等,在缓解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方面有一定作用。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