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单来说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简称“慢阻肺”,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气流受限是不可逆的,而且是排在全球死亡原因第四位的疾病。中医理论中,此病属于喘症、肺胀等范畴,现如今,中医通过不断的实践,已经对该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治体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医智慧是怎么为肺“加油”,改善肺部健康状况的吧!
1.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
中医对此病的认识源远流长,《黄帝内经》等文献中都有该疾病症状的记载。发展到现代社会,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治疗方法和经验。中医认为,人体肺部是主管呼吸的,是保证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当肺器官功能受损后,就会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症状。比如当外感风寒侵袭肺部时,可能导致肺部功能失调,出现咳嗽或气喘等症状;若患者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时,肺脏无法得到良好的滋养,导致肺部功能减退加重。经过多重研究认为,此病的发生不仅与肺有关,还与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同时过度劳累、饮食失衡也是诱发疾病的因素。所以中医防治慢阻肺需从调理肺、肾等多个脏腑入手,患者自身也要保持作息规律,身心愉悦。
2.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手段
2.1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核心方法。在疾病的治疗中,中医诊治的核心在于“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等差异,分为不同证型,再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比如,针对风寒侵袭导致患病的患者,他们多是因受凉后发病,表现为频繁咳嗽、咳白痰、鼻塞流涕等症状,这类患者在治疗时以散寒、宣肺止咳为主,常用方剂为三拗汤合止嗽散,由麻黄、甘草等药材组成,可有效缓解风寒引起的咳喘症状。再比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若出现痰多黄稠、发热等症状,可选用麻杏石甘汤清热化痰;稳定期则可服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预防病情加重。
2.2针灸、推拿按摩
针灸推拿也可以帮助患者肺功能康复。针灸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肺脏功能,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常用穴位包括肺俞、足三里等,针灸肺俞穴可补肺气;针灸足三里穴可增强脾胃功能,改善痰湿体质。
推拿按摩则通过手法刺激经络穴位,达到调和气血的效果。如果患者有咳嗽、胸闷的症状,身边也没有专业按摩师的情况下,可以自行按摩肺俞、合谷等穴位,每天进行2-3次,能有效缓解不适。
2.3中医食疗调理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适宜的饮食能辅助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过饮食一般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中医食疗都是循序渐进的,主张少食多餐,慢阻肺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戒烟限酒,减少对肺脏的刺激。根据不同的证型要采用不同的食疗方法:比如风寒袭肺证患者可饮用生姜葱白汤,生姜3片、葱白3段煮水,加少许红糖,能疏风散寒;痰湿阻肺证患者宜吃山药薏米粥,山药、薏米、茯苓各适量煮粥,可健脾化痰。
2.4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的治疗方法针对冬季发作性的慢性肺部疾病具有显著疗效,此疗法已经熟练地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尤其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上应用非常广泛。其操作方法是选取膻中、肺俞等穴位,患者采取坐位或站位,将目标穴位消毒后,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此疗法通过刺激穴位和人体经络,以起到调节气血,巩固肺脏功能的目的,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5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中,中西医结合能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治疗效果。针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西医可以采取吸氧、抗感染、雾化吸入等方法快速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同时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如痰热引起的症状可以服用清热化痰的中药,能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降低不良反应。针对稳定期的患者,则以中医综合调理为主,通过中药、针灸、食疗等方法改善肺部功能,增强体质,减少急性发作;同时配合西医规范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延缓肺功能下降。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能快速缓解症状,还能从根本上调理体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防
中医博大精深,在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上同样提供了保障。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防,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3.1遵循节气时令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肺为娇脏,最容易受到外邪侵袭,因此需根据季节气温变化做好相应防护。春季乍暖还寒,需注意保暖;夏季多通风换气,避免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防止寒湿入肺;秋季气候干燥,要适当食用润肺食物,避免上火;冬季外出佩戴口罩,减缓冷空气对呼吸系统及脏腑的刺激。
3.2调节情绪
中医认为肺在志为忧悲,情志的异常变化对肺脏的功能将产生影响,特别是悲哀忧伤易损伤肺脏,引起肺脏功能的下降或产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都是慢性、反复发作的,会引起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造成精神负担,这两者相互影响反而加重病情。所以,保持心情舒畅也是极重要的。患者可通过听音乐、养花种草等方式调节情绪,避免抑郁等不良情绪,以使肺脏功能保持通畅。
3.3运动养生
中医运动养生可通过打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国传统运动来调整呼吸,强健体魄,改善血液循环速度,从而提高肺部循环功能。比如八段锦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等动作,可促进胸腔开合,增加肺活量。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每周3-5次,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等方式固护正气,例如,每天保证8小时以上的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损耗肺气;根据体质服用中药调理,如阴虚体质者可食用百合莲子羹。
4.结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一般情况下,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综合调理,结合科学的预防措施,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智慧为肺“加油”,不仅是对传统医学的传承,更是为患者带来了健康希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重视肺脏健康,运用中医知识做好预防和调理,减少患病的风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