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医院作为特殊的医疗服务场所,医护人员长期处于高强度、高风险环境中,面临多种风险点。了解这些风险点并采取预防措施,对保障医护人员健康、提高医疗质量意义重大。
一、物理性劳动风险及预防措施
物理性风险与体力操作、设备使用及环境因素相关,在医院日常工作中较常见。 常见风险点包括:一是腰背部损伤,转运患者、搬运医疗设备或整理病床时,不良姿势易致肌肉劳损,长期可能引发腰椎间盘突出;二是锐器伤,注射后回收针头、传递手术器械时,若操作不当可能被划伤,增加感染风险;三是滑倒绊倒,地面因消毒保持湿润,加上轮椅等频繁移动,若有杂物或水渍未处理,易导致意外。
预防措施:针对腰背部损伤,配备电动平移床、转移滑板等辅助工具,每月开展1-2次职业防护培训,强化正确发力姿势;对于锐器伤,使用安全注射器,在治疗区域设置标识清晰的锐器回收盒,满3/4时及时更换;针对滑倒绊倒,拖地后放置警示牌,后勤部门每日定期整理地面杂物,在走廊拐角安装防撞设施。
二、生物性劳动风险及预防措施
生物性风险与医院病原体分布相关,通过血液、空气、接触等途径传播。
风险点主要有:一是血液传播疾病感染,手术、穿刺时接触患者血液体液,若皮肤有破损,可能感染乙肝、艾滋病等;二是呼吸道传染病传播,肺结核、流感患者产生的飞沫或气溶胶,在密闭空间易导致医护人员感染;三是接触性皮炎,长期使用消毒剂、配置化疗药物,可能引发皮肤红斑、瘙痒甚至过敏。
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接触患者前规范洗手,按风险等级佩戴防护用品,如接触呼吸道患者时佩戴N95口罩;针对血液传播风险,对患者常规开展病毒筛查,高风险操作时避免单手回套针帽;对于呼吸道传染病,重点区域采用负压通风,医护人员定时更换防护口罩,规范脱卸流程,按“摘手套-消毒手-脱防护服”的顺序操作;为减少皮肤损伤,配置化疗药物使用生物安全柜,日常可涂抹护手霜。
三、心理及社会性劳动风险及预防措施
医院工作的特殊性使医护人员常面临较大心理压力和社会矛盾,这类风险影响深远。
风险点包括:一是工作负荷过重,急诊科、ICU等科室人员常连续工作超12小时,睡眠不足易致记忆力下降、情绪易怒,增加医疗差错风险;二是医患矛盾压力,部分患者家属可能因治疗效果不满,对医护人员进行辱骂甚至肢体冲突,造成心理创伤;三是职业倦怠,长期面对患者痛苦与死亡,叠加晋升考核压力,易出现工作热情下降、逃避交流等表现。
预防措施:合理安排排班,优化模式如弹性排班制,确保员工每周至少休息2天,避免连续值夜班;建立心理支持体系,每两周组织一次团体心理辅导,开通24小时援助热线,对经历冲突的员工进行一对一疏导;加强医患沟通培训,通过情景演练提升技巧,设立纠纷调解委员会及时处理矛盾。
四、其他劳动风险及预防措施
医院工作中还有一些特定场景的劳动风险。
例如,在职业暴露风险方面,介入手术中接触X射线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等,配置化疗药物时药物微粒可能损害造血功能;此外,护士长期站立易引发静脉曲张,医生久坐低头易出现颈肩疼痛、手臂麻木等。
预防措施:接触放射性物质时穿戴防护装备,如铅制防护衣、防护眼镜,每季度检测辐射剂量;化疗药物管理全程闭环,操作人员做好防护;针对久坐久站,医院可配备防静脉曲张袜、可调节工作台等,工作人员工作间隙适当活动,如做简单的伸展运动,保持正确姿势;定期组织职业健康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五、廉政风险及预防措施
廉政风险是指医务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廉洁行为,如收受红包、回扣等。
风险点包括:在医疗服务中,利用职权或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接受患者或医药代表的贿赂,如红包、礼品等;在医疗采购、设备使用等环节存在利益输送。
预防措施:加强廉政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廉洁意识;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和权力边界;加强对医疗采购、设备使用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公开透明;设立举报渠道,鼓励患者和内部人员举报不廉洁行为;对发现的廉政问题,要严肃处理,形成震慑效应。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面临的岗位风险点多样,主要包括物理性、生物性、心理及社会性风险,以及职业暴露和廉政风险。针对这些风险,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完善制度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等,以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身心健康,进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