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鼻科疾病是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问题之一,鼻塞、流鼻涕、打喷嚏、鼻出血、嗅觉下降等症状常常困扰着孩子和家长。由于儿童的鼻腔发育尚未成熟,抵抗力较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更容易受到感染、过敏等因素的影响。西医通常采用抗生素、抗过敏药物、鼻喷剂等方法进行治疗,虽然能快速缓解症状,但容易出现复发。中医认为,鼻科疾病不仅仅是鼻腔的问题,而是肺、脾、肾三脏失调的表现,治疗时需要从整体调理、扶正祛邪入手,以减少反复发作,提高儿童的抵抗力。
儿童鼻科疾病的常见类型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儿童最常见的鼻科疾病之一,主要由于对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过敏原过度敏感而引发。
主要症状:晨起或接触过敏原后出现连续打喷嚏、流清涕、鼻塞、鼻痒,部分儿童还会伴有眼痒、喉咙痒。
中医认识:多由肺气虚、卫表不固,外感风邪或脾虚湿生痰引起。
调理方法:
健脾补肺:可用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增强抵抗力,减少过敏反应。
祛风通窍:常用辛夷、苍耳子、白芷、薄荷等,配合针灸迎香穴(鼻翼两侧)、合谷穴(手背虎口)改善鼻塞。
鼻窦炎
鼻窦炎是指鼻窦黏膜的炎症,儿童因鼻窦发育尚未完善,鼻腔结构较狭窄,鼻涕不易排出,容易发生感染。
主要症状:长期鼻塞、流脓性鼻涕、头痛、嗅觉下降,部分儿童伴有咳嗽、发热。
中医认识:多因外邪侵袭、湿热积聚、肺脾气虚,导致鼻窍不通,气血运行受阻。
调理方法:
清热解毒:可用鼻渊通窍汤(辛夷、苍耳子、黄芩、鱼腥草等)清热祛湿,促进鼻腔分泌物排出。
针灸:迎香穴、印堂穴(两眉之间)、肺俞穴(背部)可改善鼻腔炎症,提高局部循环。
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位于鼻咽部,儿童因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因反复感染或过敏引起腺样体增生肥大,导致鼻部阻塞。
主要症状:张口呼吸、打鼾、白天嗜睡、讲话声音含混不清,严重者可影响面部发育。
中医认识:主要由于脾胃虚弱、生湿生痰,或肾气不足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调理方法:
化痰散结:可用小儿清肺化痰汤(半夏、茯苓、黄芩、桔梗等)化痰清热,减少鼻咽部淤阻。
艾灸:艾灸脾俞穴、足三里,有助于增强体质,减少腺样体增生。
鼻出血
儿童鼻出血较为常见,多因鼻黏膜血管脆弱、干燥、搔抓鼻腔等原因引起。
主要症状:鼻腔出血,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部分儿童在夜间或气候干燥时发作。
中医认识:多因肺热伤络、阴虚火旺或脾不统血导致。
调理方法:
清热凉血:可用生地黄、牡丹皮、白茅根泡水喝,缓解肺热引起的鼻出血。
鼻部护理:保持室内湿润,避免用手抠鼻,鼻腔涂抹芝麻油或生理盐水可预防黏膜干裂。
儿童鼻科疾病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调整饮食,增强免疫力
宜食: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橙子、猕猴桃)、健脾益肺的食物(山药、百合、银耳)。
忌食:避免辛辣、油炸、寒凉食物,如冰淇淋、冷饮,以免刺激鼻腔,加重鼻塞和炎症反应。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注意保暖:儿童体质较弱,寒邪易侵袭,应避免受寒,尤其在气温变化较大时注意增添衣物。
保持空气湿润:秋冬季节或空调房内,可使用加湿器,防止鼻腔黏膜干燥,减少过敏性鼻炎和鼻出血的风险。
定期清洁鼻腔: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帮助清除过敏原、病毒和细菌,减少炎症发生。
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过敏性鼻炎儿童,应减少接触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过敏原,可使用防螨床垫、定期清洗玩具和被褥。
适量运动,提高抗病能力
儿童适当运动,如太极、游泳、跑步,可增强肺气,改善体质,减少鼻炎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调整作息,促进生长发育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鼻部疾病的发作。避免熬夜,每天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儿童的整体健康。
儿童鼻科疾病虽常见,但通过中医的整体调理和科学的日常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发病率,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家长在治疗时应避免过度依赖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而是结合中药、针灸、艾灸、饮食调养等方式,从根源上改善儿童的体质,减少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问题的复发。日常预防同样重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定期清洁鼻腔、适量运动,都能帮助儿童远离鼻科疾病的困扰,让他们拥有健康畅快的呼吸,快乐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