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重症监护病房中,一位患者因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引起的肺炎命悬一线。传统抗生素纷纷失效,医生们启用了一种新型药物——舒巴坦/杜洛巴坦联合制剂。几天后,患者感染指标明显好转,最终转危为安。这个真实案例展示了这一创新药物在对抗“超级细菌”中的卓越价值。
应对全球健康威胁:超级细菌的挑战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菌(MDRO)特别是"超级细菌"的涌现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死亡率高达30%~50%,迫切需要新型有效治疗方案。舒巴坦/杜洛巴坦复合制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创新解决方案。
独特药理机制:双重抑制的协同作用
舒巴坦/杜洛巴坦采用了创新的“β内酰胺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合:
舒巴坦成分不仅对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内在抗菌活性,还能抑制Ambler A类β内酰胺酶(如ESBLs、KPC)。
杜洛巴坦作为新一代二氮杂二环辛烷抑制剂,可高效抑制Ambler A、C和D类β内酰胺酶(包括OXA48等碳青霉烯酶),其酶抑制能力较传统他唑巴坦提高近百倍。
两者协同作用,有效恢复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多重耐药菌的抗菌活性,被形象地称为“破盾斩首”双机制。
临床疗效:重症感染治疗的突破
III期ATTACK临床试验证实——
对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临床治愈率达91%,28天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
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肺炎:与多黏菌素相比疗效相当,但安全性显著改善。
血流感染和复杂腹腔感染:细菌清除率提高至89%以上。
比较优势:疗效与安全性的双重提升
与传统多黏菌素、替加环素方案相比——
精准抗菌:专门针对CRAB、CRE等革兰阴性耐药菌,减少菌群紊乱风险。
药代动力学优势:肺组织浓度高,特别适合呼吸道感染治疗。
安全性显著改善:肾毒性发生率<1%(多黏菌素达20%~40%)。
给药便捷:固定剂量组合,每日3次静脉输注,无需治疗药物监测。
国内应用现状:从引进到普及
2023年,舒巴坦/杜洛巴坦通过国家药监局优先审评审批:
已纳入《中国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重点推荐。
首批适应症包括HAP/VAP、复杂腹腔感染和血流感染。
通过国家医保谈判提高可及性,但需严格掌握使用指征。
存在局限与挑战
尽管疗效显著,仍需认识到——
抗菌谱局限:主要针对革兰阴性菌,对MRSA等革兰阳性菌无效。
耐药性监测:需警惕金属β内酰胺酶(MBL)可能介导的耐药。
经济考量:治疗成本较高,需精准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
真实世界数据:亚洲人群长期使用数据仍需积累。
展望:精准抗感染治疗的新时代
舒巴坦/杜洛巴坦代表了抗感染治疗向精准化、个性化方向的发展趋势。随着更多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真实世界数据的完善,这一创新药物有望成为应对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核心武器,为重症感染患者提供新的生命希望。
临床医生应合理使用这一宝贵资源,严格掌握适应症,同时结合抗菌药物管理(AMS)策略,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